人造精子成功繁殖老鼠 迎来男性末日?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中国一所研究中心成功以干细胞制造精子,并繁殖出具生育能力的健康幼鼠。此科学上的突破可望为不育夫妇带来下一代,然而潜在的问题却是:如人类可制造精子,世上还需要男性吗?

中国一所研究中心成功以干细胞制造精子,并繁殖出具生育能力的健康幼鼠。(Getty Images)

“减数分裂”成功 研究最大突破

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在科学期刊《细胞干细胞》上发表。人体自然制造精子需时约3个月,一般哺乳类亦需时约1个月,是身体最长最复杂的过程之一。研究人员用胚胎干细胞,以不同化学物、荷尔蒙及睾丸组织,引导其发展成精子细胞。然而要令精子细胞发展正常,研究人员须为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令精子失去一半染色体,才可与只有一半染色体的卵子配对。此步骤精细且重要,是有性繁殖的必要条件,是以往人造精子最大挑战之一,亦是今次研究最大突破。培育出精子细胞后,研究人员毋须待细胞发展为成熟精子,便以体外人工受精方式把精子细胞注射入卵子,孕育出胚胎。

2011年,日本研究团队曾成功制造出老鼠精子细胞,但需要把细胞放入雄性老鼠体内方可发育成健康可用的精子。

医护人员以体外人工受精方式把精子细胞注射入卵子,孕育出胚胎。(Getty Images)

如基因出错 祸延下代

伦敦法兰西斯克里克机构(Francis Crick Institute)教授Robin Lovell-Badge认为今次结果令人鼓舞,“对基础研究极为有用”。科学界欢迎新发现,但仍对用于人类身上可引致的安全、道德及合法性持审慎态度,爱丁堡大学生殖健康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心教授Richard Sharpe指:“必须注意如精子细胞基因有误,有可能影响该个体及其下一代。”团队下一步将会尝试在其它动物身上实验。

成人缺胚胞干细胞 需研解决方案

干细胞可发展成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然而现时研究一大挑战是,成人并没有胚胎干细胞,因此不能提供制造精子细胞的原材料。团队认为可研究把皮肤细胞转化成干细胞状态,作为解决方案。2014年,科学家就曾成功把皮肤细胞转成早期精子细胞。

2013年,京都大学发表研究,指女性细胞理论上亦可发展成精子,或意味同性间可以繁殖下一代。(Getty Images)

女性细胞或可制精子

2013年,京都大学发表研究指,成功以皮肤细胞培育出原始生殖细胞(PGC)。当时主理研究的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就认为,原始生殖细胞放入睪丸及卵巢后,可分别发展成精子及卵子,因此女性细胞理论上亦可发展成精子,或意味同性间可以繁殖下一代。今次的科学突破更是跳过了睪丸,只需要睪丸组织就可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精子。

现在我们可以制造精子了,这是男性的末日吗?
作家宾德尔(Julie Bindel)

既然精子都可以人造了,这个世界还必须有男人吗?类似的两性问题疑惑,其实已非首度出现。2008年,纽卡斯尔大学学者提出能以女性骨髓制成精子,就曾引起很大回响。

“男人会被闲置。”——英国《每日邮报》“女人自我繁殖。”——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

女性主义作家宾德尔指,八十年代时精子银行出现,大众都担心这是男性的末日。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纽约一所精子银行内处理样本。(Getty Images)

类似议题非新事 精子银行引辩论

对于今次的最新研究突破,关注女性主义的作家宾德尔(Julie Bindel)就以“现在我们可以制造精子了,这是男性的末日吗?”,作为标题撰文,探讨背后所牵涉的两性关系思考。

她指出,其实八十年代时精子银行出现,大众都有问同一个问题,甚至有电视台邀请她出席电视辩论,讨论当我们只需要精子银行时,男性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现时科学界研究生育技术,主要为解决不育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全球有4800万对夫妇有不育问题。(Getty Images)

科技颠覆想像 男性因而不安

她对理解当男性恐怕自己在怀孕过程中不被需要时,会生出不安感。她指出,男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身体部分是性行为中必要的,甚至不明白女同性恋者如何进行性行为,“或许这某程度解释了男人的偏执狂,认为我们总想摆脱他们。”

人造卵子亦存在 男性毋须太敏感

现时科学界研究生育技术,主要为解决不育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全球有4800万对夫妇有不育问题。于英国近三成的不育问题源自男性,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睪丸无法生产正常健康的精子。就算科研突破真的令到毋须依靠男性睪丸或睪丸组织便能制成精子,但同样的干细胞技术,理论上亦可以用来制成卵子。事实上,早于2012年,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制造出卵子。无怪宾德尔认为,男性毋须太过敏感!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