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 分析:提醒欧洲“去风险”是行不通的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中国出台镓和锗相关出口管制措施后,中欧紧张关系再出现升级迹象;欧盟委员会周二(7月4日)对中国新措施表达关切,同天传出中国单方面推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下周访华行程的消息。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出口管制及推迟博雷利访华行程的举措,显示中国对欧态度已逐步转硬,不再只展开魅力攻势。

荷兰政府6月30日宣布对部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新出口管制措施后,中国官方周一(7月3日)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由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半导体原材料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欧盟委员会周二(7月4日)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表达关切,荷兰政府也敦促欧盟就中国的管制条例作出回应。据美国之音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戈斯波迪诺娃(Sonya Gospodinova)批评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与保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无关。

戈斯波迪诺娃说:“我们呼吁中国采取基于明确安全考虑、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出口限制和管制措施。”

镓用于复合半导体、电视和手机屏幕、太阳能电池板和雷达的制造等;锗的用途则包括光纤通信、夜视镜和太空探索。欧盟委员会在今年3月发布的《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中把镓和锗列为战略性原材料。根据欧盟委员会2020年的报告,中国生产的镓和锗占全球供应量的80%。

中国在发布镓和锗的出口管制措施后,持续向西方国家释放强硬信号。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网星期二深夜发表社论,强调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更多是一种警告,表明中国不会被动地被挤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或许美国及其盟友曾相信中国除了投诉美国主导的半导体领域脱钩外别无他法,但这次的出口限制以实际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这是个误判。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称,“这只是中国反制的开始,中国的制裁手段和种类还有很多”。如果对中国的技术限制继续升级,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进一步升级。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向彭博社分析,中国的出口限制是对美国及其盟友以牙还牙的行动,一开始可能会对市场和企业产生一些冲击,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这些限制持续下去,市场和企业就会进行调整。

中欧关系紧张 欧盟高员访华计划生变

本周原本有消息称,博雷利将在7月10日访华;但在中欧就半导体原材料出口限制问题交锋后,欧盟发言人星期二称,中国推迟了博雷利的访华行程,目前中欧双方都未发布博雷利确定的访华日期。

博雷利最初原定于4月访华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会面,但因感染冠病而延期;这是博雷利第二次延迟访华行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三(7月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称中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一直同欧盟保持各层级各领域交往。“我们欢迎博雷利高级代表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愿同欧方继续保持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欧盟目前强调“去风险”,包括在一些关键原材料方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力图通过原材料出口管制措施提醒欧洲,这类“去风险”和“去中国化”行动是行不通的。

中国去年底以来积极推动中欧高层对话,寻求中欧关系回暖。但有观点认为,中国此次的出口管制措施及推迟博雷利访华行程的举措,显示中国对欧洲的态度已逐步转硬,不再只着重展开魅力攻势。

王义桅指出,中国的目标还是希望和欧洲合作,但中国也要提醒欧洲国家不要追随美国脚步;目前看来,中欧关系短期内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摩擦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