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逝世︱毕生思考人性与和平 儿子残疾成写作动力

撰文: 张颢庭
出版:更新:

日本出版社3月13日证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坛巨匠大江健三郎已于3日逝世,终年88岁。大江健三郎生前著作以小说为主,也不时发表文艺评论和政论,更被称为“日本的良心”。

大江生于1935年,童年时正处于二战时期,他曾回忆称,当时在学校每天都被问到是否愿意为天皇而死,到了晚上,他都会为自己无法为天皇而死感到羞愧不已。战时的经历令大江在未来长成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也为他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写作生涯埋下种子。

大江1964年出版重要作品《广岛札记》,汇编他在数年间到访广岛,与广岛原爆幸存者、原子病医院医生,以及反核运动参与者多次对话后写成的随笔,以朴实文字写出战争所造成平民难以言说的创伤,以及歇力生存的处境,同时对战后至当时日本政坛冷处理、并试图制造核武的态度加以批判,坚定地表明反战、反核立场。

大江健三郎曾多次访华。图为大江于2006年9月12日在南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Getty)

他1970年出版《冲绳札记》,纪录冲绳在二战前后受日本本土与美国压迫的处境,更直指日本战后的和平与繁荣,实则是以冲绳的巨大牺牲为代价,并进一步探讨“日本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大江毕生致力以文学介入政治,多次发表政论,包括批评前首相安倍晋三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以及在311福岛核事故后举办反核集会。这些观点虽令他在日本备受争议,但仍无阻他在国内外赢得声誉。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瑞典文学院颁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川端康成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瑞典文学院指大江的作品“以诗的力量建构出一个幻想世界”、“存在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

大江健三郎曾多次到访中国。图为大江于2006年9月12日在南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Getty)

儿子是写作动力

大江健三郎长子大江光出生时后脑长有肉瘤,造成智力障碍,一直难以和家人沟通。这段经历令大江健三郎极为挫败,但也令他无可避免地加深思考人性的明暗两面,成为大江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和灵感来源。

大江2014年曾称,“虽然我自己可能是一个相当黑暗的小说家,但我相信我的小说也表现出一种对人类的信任,这来自我的儿子。”

智障长子成作曲家

大江光幼时虽迟迟未学会说话,但对音乐非常敏感,在家庭鼓励及自身努力下,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

大江曾表示,他写出的大部份作品,都是为了使到儿子“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致辞所提及的小说《个人的体验》,正是大江以自己从儿子出生、到接受儿子残障一事为原型,借由挖掘个人经验,描绘出人类共通之处的作品。

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于日本四国爱媛县乡村,家乡高校毕业后,考入东京大学攻读法国文学,1957年起公开发表小说,连连获奖。他的作品范围广泛,以反战为题的包括《青年之污名》、《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水死》等,也有写给儿童的生活散文《给新新人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