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后再无新变种? 从CH.1.1看新冠病毒的趋同演化作用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Omicron变种的新亚型CH.1.1近日成为焦点,病毒在近日扩散到至少72国,而且有上升趋势。与过去的Omicron亚型不同,CH.1.1拥有Delta变种的特征,因此被称为趋同演化的产物。趋同演化在生物界并不是新鲜事,但趋同演化在新冠病毒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谓趋同演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因特别原因,在演化过程中出现共同的特征。鲸鱼和鲨鱼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两者祖先几乎完全没有关系,但因都生活在大海中,共同演化出相似的鳍,用以在水中游泳。

图为1月22日,台北市一间庙宇。人们戴着口罩在新年上香祈福。(Reuters)

CH.1.1被指是趋同演化的产物,是因为病毒缘自Omicron的亚型BA.2.75,却有着与Delta相同特征之一,触突蛋白上的L452R突变。由于Omicron与Delta病毒是两个不同变异的分枝,而触突蛋白上的突变目标都是——进入人体细胞进行感染,因此可被称为趋同演化。

事实Omicron变种病毒的一系列变异,都被认为是趋同演化的现象。人们为追踪新冠病毒,持续监察病毒的演化过程,发现了一个特点:新冠病毒在感染人类不久后,出现了数次大规模的变异,诞生了Alpha、Delta、Omicron等分枝,但到了Omicron的时候,再变异的病毒都被分类为Omicron的亚型。这不是因为科学家懒得另寻称号,而是因病毒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病毒仅不停地转换其触突蛋白的部分,以获得更好免疫逃逸能力。

人类干预造成Omicron趋同演化

会出现如此情况,一个理论是因为人类的干预造成。在2021年Delta变种肆虐时,人类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疫苗针对的是新冠病毒的触突蛋白,让免疫系统记忆疫苗提供的蛋白以制造抗体。当真正的新冠病毒来袭时,免疫系统就能即时制造抗体,发动攻击。

图为1月5日,泰国曼谷一间疫苗接种中心。人们直接种新的二价新冠疫苗。(Reuters)

如此的策略没有错,并且十分有效,但也因此制造了压力让病毒集中改变触突蛋白,避免免疫系统“辨识”它们。而由于人们接种的疫苗都是为对抗非Omicron病毒(今天除二价新冠疫苗,针对的都是Omicron以前的变种),形成一种奇妙的情况:疫苗产生的抗体仅能“部分”对Omicron有效,给予一定空间让Omicron演化,但又由于没有足够压力让Omicron变出“更新版本”,结果病毒停留原地只集中在触突蛋白上起变化,因此变异出来品种,都只能归类成Omicron亚型。

Omicron最初出现时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分枝(BA.1、BA.2和BA.3),目前全球人类不少人不是都已接种了新冠疫苗,就是已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病毒生存的压力都集中在触突蛋白上,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分枝的Omicron亚型,再异变下去都是触突蛋白上的改变,目的都是为免疫逃逸,因此被认为是趋同演化的现象。

新冠病毒如此变化是好是坏暂时无从知晓,事实类似的病毒变异不应只有在新冠病毒上出现,只是新冠病毒刚好成为全球科学家近年集中记录和追踪的品种。随着各国宣告新冠疫情已经结束,可以肯定病毒将继续存在,且不停地变化着,为其繁衍生存找出感染人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