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特鲁多抱怨还是训斥 欧美媒体抢报 谁在“借题发挥”?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有媒体拍摄到一段罕有的景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对话,部份华文媒体形容习是“训斥”、“抱怨”特鲁多。在西方世界的媒体中,它们对此怎样的解读?

欧美的媒体,同对这次会场侧录的影片作焦点的报道。多个媒体以不同字眼形容两人的接触:加拿大广播电台(CBC)以“指责”(Scold)形容事件、美国《纽约时报》同样使用了“指责”(Scold)一字。

英国广播公司以“批评”(Criticize)报道、《卫报》说的是“训斥”(Rebuke)、《金融时报》则是“Spat with”,形容这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小争吵”。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则使用了较不同的“教训”(Lecture),这字眼也不时出现在华文媒体上。

▼更多习近平与特鲁多以往会面的情形,请点击放大观看:

+3

欧美媒体多有说明习近平不满特鲁多的原因,是在于“特鲁多公开了中加两国非正式对话的内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特别搜集了一些网民对特鲁多不满的批评,说场面显示特鲁多在国际关系中很糟糕,让加拿大人感到尴尬。

加拿大的《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的一篇评论文章,指中国的愤概是可理解的,因这是外交世界的运作方式——中加没有安排正式的会面,两人的对话不应被随便公开。

另外多个媒体对这一幕也有不同看法。加拿大广播电台(CBC)指习近平知道他指责杜鲁的一幕会让摄影机拍摄到,而他是“故意的”,目的是想给国际与及国内的听众看见。

媒体报道中也有批评中国的声音。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反指习近平“失态”,加拿大《环球邮报》的一则评论,更指习近平的训斥显得其“傲慢无礼”。

《环球邮报》特别提到2009年加拿大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中国有类似的事件,媒体当时更多站在中国一边,而斥责哈珀不懂外交礼节。文章指今天是因为中国“愈来愈离谱”,让欧美的矛头指向中国而非加拿大。

消息在中国大陆广泛流传一段时间后,相关的内容和话题都被强制撤下和删除。现时基本已没法在中国大陆网页上找到相关消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就记者提问作出答复。她称习近平就两人谈话内容外泄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对话,是一次正常的交流,不应被解释为批评或指责任何人。

毛宁说,北京和渥太华之间的关系现状是加拿大的责任,并说中国从未干预过他国内政。

毛宁还说,北京欢迎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坦诚的交流,并说中国希望加拿大采取创造条件的行动,改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