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原油管道重新投入运作 助保进口原油供应稳定
撰文: 马文炜
出版:更新:
中国与缅甸周一(10日)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中缅原油管道被闲置两年后,终于能投入运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10日)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统廷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指,两国已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管道很快将投入运作。
一带一路战略 保能源供应
这条管道长达770公里,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由中石油和缅甸油气公司合资建设,属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现时中国约有五分之四的进口原油须途经马六甲海峡,而该管道能在避开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下,从缅甸经陆路输入来自中东地区的油气,解决中国能源进口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问题。这其中不仅包括当地猖獗的海盗活动,北京更担心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美军可轻易切断中国的能源供应。
由2013年起,中缅天然气管道已开始向中国输气,但由于中缅关系降温,中缅原油管道于2015年1月运作初期,便被停用搁置,一直至今。这两个项目在缅甸国内引起相当大的争议,人权组织认为,工程涉严重违反人权,还可能有腐败问题。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运载14万吨原油的苏伊士油轮已靠泊缅甸的马德岛港,即中缅原油管道起点,并已开始卸油。
中方或放弃水电站作交换
习近平与廷觉亦讨论了中国在缅甸投资建设的密松水电站工程。该项目在2011年被时任总统登盛搁置,原因是缅甸居民抗议的声音不断。中方指,两国已就项目“基本达成共识”,将“朝著有利于双边关系发展,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方向”。不过,路透社引述消息指,中方在水电站问题的立场有变,或会为换取在缅其他经济或战略利益,而放弃水电站。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