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学者谈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不与西方同路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正式落幕,在一片高举“两个确立”的声浪下,可以预见中共将以更集中的权力与强势作风,应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分析认为,在二十届一中全会与2023年全国两会,党政领导班子确立后,北京具体内外战略布局势将更清晰。

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星期六(10月22日)正式落幕,回顾这次党代会政治报告,最关键的主轴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更提出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五年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他还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这番说法在过去一周引发国际学者、专家议论。不少分析认为,随着中共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要完全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新路,中西制度之争恐将更加剧烈。

在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开幕后,台湾许多学术机构、智库也陆续举办座谈会,就二十大进行解析。

图为2020年4月23日,中国北京一名技术员在商业区安装新的华为5G基站。(Getty)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中心(Ash Center)主任赛奇(Anthony Saich)18日在台湾立法院出席论坛时指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如今更试图成为全球规则的主导者、制定者(rule maker),而不仅止于遵循者(rule taker)。

他认为,二十大显示中共政策延续而非变化,北京也清楚表明,将继续通过获得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领导权,来主导国际秩序,尤其是在一些美国退出的航空、电讯、农业等领域,并以此制定全球公共产品的监管标准。

赛奇研判,中国未来会在经济、金融、科技等方面,尽快减少对西方的依赖,如尝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成立中国国际能源交易所、建立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等。

图为6月20日,一名女子与儿童在北京一个展览场地附近路过。当地正举行“红星照耀大运河——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通州区历史主题展览” 。(AP)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黄琼萩17日也在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座谈会上提到,北京近年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治理模式”,未来很可能借此重新定义地缘政治的“区域”(region)概念,重塑既有的国际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二十大报告形容,未来五年中国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在前进路上要坚持和加强中共全面领导,并发扬斗争精神,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

学者:因应内外挑战 中国需强有力组织与领导

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指出,从二十大报告论述来看,中国正面临民族伟大复兴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点,且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而这个强有力的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就是习近平”。

这段分析也在过去一周的中共二十大分组讨论中获得验证。

去年11月通过的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提出“两个确立”,具体内容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17日报道,中共政治局委员参与分组讨论二十大报告时,除了习近平本人,其余24名政治局委员发言时均强调“两个确立”。

此外,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也在一场二十大记者会上形容,习近平是“这个伟大时代产生的杰出人物、众望所归的人民领袖”,“两个确立”则是中共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

专研中共党史与意识形态的政大东亚所所长钟延麟分析,二十大报告的潜台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要走下去,就不能离开习近平与他的思想指导”。他认为,虽然“人民领袖”的定位不及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的“伟大领袖”,但已是仅次于毛,足以为习近平的延任奠定殷实政治基础。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登及则指出,与十九大相比,这次二十大报告提及“改革、开放”这两个词频,减少了约50%,取而代之的是“完善、治理、健全、改进、创新”等其他词汇。

他认为,从中共的语境来看,过去提“改革”,代表很多东西不自信、做得不够,因此要取法别人;现在则是完善、创新、改进,自信能实现改革,展现“中国模式”,这也意味着二十大是“邓(小平)典范淡出,习(近平)典范登场”的重要过程。

图为2022年9月24日,中国北京一个商场内的途人。(AP)

二十大后经济防疫成待解难题

不可讳言,二十大过后,等待中共的绝非河清海晏,而是暗流汹涌的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内政问题,以及波诡云谲、持续升温的大国竞逐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大期间,中国18日罕见地延后发布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尽管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17日在二十大记者会上强调,第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仍有不少分析担忧,北京可能是因为经济数据不佳而延期,这将加剧中国经济衰退造成的恐慌心理。

面对日渐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共二十大报告仍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等。

对此,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分析,强调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未来官方在讨论经济时,可能会逐渐避谈量的增长,而是开始讨论质的增长。

他也认为,至少在未来五年,中国大陆整体经济战略会突出实体经济,特别是一级产业、二级产业,对第三级产业服务经济这部分则相对比较保留。

不过,刘孟俊指出,对许多经济面临的问题,二十大报告并未给出具体答案。例如,公有制跟非公有制要如何融合;利用数码网络缔造经济成就却同时担心垄断;如何避免返贫,以及城市贫穷、家庭贫穷等问题都避而不谈;“共同富裕”也未见说明。

因此他认为,北京未来将面临庞大的金融债务风险、推动经济增长的作为不明确、人口红利减少与人口结构老化,以及更多介入民营企业等四大经济挑战,这些挑战都将造成长期财政压力,也是北京必须解套的难题。

二十大后疫情防控仍难放松

两年多来,外界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无法避免的一大因素就是严格的防疫政策,封控措施更引发民意反弹。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杨大利10月初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警告,对封控疫情,中国不少地方已精疲力尽,激励措施正在减弱,一些地方政府的资金开始耗尽。

不过,在这次二十大报告中,除了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重申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与提出未来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之外,并没有具体放松迹象。

对此,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认为,防疫这件事对中国影响很大,特别是掀起中产阶级(中国称中等收入群体)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但清零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政治任务,特别是习近平7月28日已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他研判,即便二十大结束,中国疫情防控仍不会放松,可能要等明年(2023年)全国两会后,新一届行政团队到位,后续才可能有机会转变。但王信贤也提到,这仍要视病毒株变种情况,以及中国本身疫苗研发状况而定,会是一条漫漫长路。

中美元首通话:图为2021年11月16日,中国北京一个商场外的电视,正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的新闻报道。 (Getty)

中美竞逐是主要外部挑战 台海情势料难趋缓

除了内政问题外,中美竞逐、俄乌战事等地缘政治风险,同样是中共未来难以回避的外部挑战。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伟认为,中共二十大的外交定位是营造良好外部条件以利发展。从目前局势看,美国大致暂时巩固对已开发国家的领导地位,北京则暂时阻止开发中国家全面顺从美国。

他研判,北京未来可能要做的是减缓跟美国关系恶化的速度,以争取发展时间;中国更会避免俄罗斯政权崩溃,或倒戈出现亲美政权;对欧洲、日本,虽然不太可能争取政治军事合作,但能争取经贸合作。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黄琼萩指出,这次二十大报告谈及对外关系的章节,特别强调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等“四个反对”,非常明显与美国有关。

她也认为,对北京而言,只要其他国家不加入美国、反对中国,没有选边站,中国就赢了。

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则提到,虽然二十大报告通篇未出现美国,但从国安、内政、军事、科教人才、依法治国到两岸关系,中美关系无所不在,无一不是在应对美国威胁,这也凸显中共至少未来五年的工作,都镶嵌在民族复兴与中美战略竞争两个大局之下。

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2022年2月2日在中国张家口举行之前,美国和中国国旗在云顶滑雪公园飘扬。(AP)

不过,台大政治系教授陈世民指出,这次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是过去没有提过的,所指的很可能就是核武建设。

他说,俄乌战争呈现核武对美国介入的吓阻效果,这种经验教训相信会被北京运用在台海战事的评估上。“未来打台湾时,如果可以拥有像俄罗斯、美国一样,大约5000多枚核弹头的实力,美国是否就不太敢进入台湾?我相信这是北京会思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10月初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专访中提到,习近平已指示解放军,在2027年以前做好武力攻台的准备。

根据彭博社报道,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7日出席史丹福大学的论坛时也提到,北京已决心在更短的时间内攻台、实现统一目标。但布林肯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估计。

对北京攻台节点,陈世民推断,就算解放军能在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的目标,也只是获得“初始作战能力”,假设有美军介入,北京未必有自信拿下台湾。“毕竟如果打了,却拿不下台湾是很严重的事。”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赛奇也认为,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看到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力度,而俄罗斯作为中国对抗美国的重要后援,在俄国仍处于混乱的情况下,北京短期内没有意图,也不会武力统一台湾,更毋须匆忙行动,但武统仍在议程表上。

学者分析,中共二十大过后,北京短期内没有意图,也不会武力统一台湾,更毋须匆忙行动,但武统仍在议程表上。

台湾:图为2020年1月7日,台湾台北101附近的景色。(Getty)

不再是口号宣示 对台促统或进入具体步骤

至于中共二十大所释出的对台政策讯号,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指出,尽管二十大报告的对台内容不到600字,是2002年十六大以来篇幅最少的,却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张五岳认为,未来五年内,北京很难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除非碰触红线,否则也不会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但可以预期,北京会推动统一历史进程,让统一问题不再是口号宣示,而是须要化成具体步骤的做法,如强化武力准备以防范台独、抵御外部势力介入,迫使台湾走向谈判桌,并通过主场优势与单边作为对台持续促融。

他也提到,依照惯例,在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换届后,习近平一定会发表重要讲话,在那之后,对台路线、政策都会更清晰。

曾任台湾马英九政府两岸政策智囊的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19日出席马英九基金会举办的座谈会时指出,2024年美国与台湾都将举行总统选举,在这期间,北京将会以静制动,两岸不会发生战争。

但他研判,2024年到2027年之间,北京对台就会有动作,因为届时习近平将面临是否展开第四任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10月初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专访中提到,习近平已指示解放军,在2027年以前做好武力攻台的准备。根据彭博社报道,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7日出席史丹福大学的论坛时也提到,北京已决心在更短的时间内攻台、实现统一目标。但布林肯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估计。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