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研发“死亡率80%”新冠变异株 实验被批危险NIH关注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嵌合重组技术,制造出一种强力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并在实验中得出80%的死亡率。研究是为了解新冠病毒的变异,为何变得更具毒性,以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不过实验被其他学者批评是在“玩火”。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把Omicron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嵌合在早期于武汉发现的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上,并利用其去感染实验用老鼠。在一般Omicron病毒感染中,所有老鼠都不会死亡,但新病毒却造成了80%的致死率。
对比原初病毒感染老鼠造成100%的致死率,研究结论指S基因(Omicron变异的基因)让病毒获得免疫逃逸的能力,但病毒致病性与S基因无关。因不论有否变种到出现如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原初版新冠病毒杀伤力依然惊人。
相关的研究在大学的四级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内进行,论文亦在bioRxiv上刊登,供同行审阅。
研究随即引起媒体与其他学者的注意。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埃布莱特(Richard Ebright)批评这是“增强功能”研究的一个例子,形容这与在武汉实验室正在研究蝙蝠的新冠病毒一样,充满危险。
所谓增强功能研究(Gain-of-function research)是指透过基因改造,让某个物种加强或添加某种特质。事件甚至惊动美国国卫生院(NIH),官员表示将调查研究是否有违审查和规定。
不过,波士顿大学反驳指出,研究并非“获得功能”研究,研究结果亦未让新冠病毒变得更具杀伤力。大学同时指责国内外媒体,把焦点放在“80%致死率”,而忽略实验的目的和结论。且80%致死率只在老鼠生上发生,在人类不一定相同。大学亦表示,该研究得到了大学安全委员会,及波士顿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