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项的争议 让得奖者的“终身荣誉”褪色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举行,不知道读者会否在意,会是谁获奖呢?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在颁奖领域内最有声望的奖项,得奖者都有着一辈子的荣耀。不过亦因此诺贝尔奖充满争议,以致今天再说诺贝尔奖已略见失色。
诺贝尔奖最具争议的,莫过于文学与和平奖。受言语限制的关系,文学奖获奖者大部分都是欧洲人,把非欧洲语系的获奖者作品加起来都没有说英语的来得多。
这个问题包括诺贝尔颁奖委员会也得承认,2019年颁奖委员会主席奥尔森(Anders Olsson)在颁奖前表示,诺贝尔的文学奖太以欧洲为中心,需要放眼世界。尽管当年获奖的同样是欧洲人,而且是两位(Olga Tokarczuk,波兰人;Peter Handke,奥地利)。
2017年瑞典学院的性丑闻也是打击诺贝尔文学奖声誉的一次重大事件,学院院士卡佛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干犯强奸罪,而学院未有即时驱逐佛洛斯登松让事件发酵,最终导致学院不得不暂停2018年的颁奖,当年的文学奖结果由新学院文学奖代替。
至于和平奖更是如此,和平奖的概念往往被指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而部分甚至可以说找不到与“和平”有关,成为最大争议的奖项。其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2009年获奖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奥巴马上任未满一年,美国仍在中东有军事行动,被批评完全不值得获得如此荣誉奖项。
至于其他的,还有美国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和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两人与奥巴马被揶揄为“反小布什三大奖”。
至于其他奖项,虽然因主要以学术成就为主,争议未至于上述的两项那么大,但仍然不时受到批评。因一些科学成就往往不是一个人“突然发明”出来,而是经前人的努力建立基础,才成功让后人从中找到突破,成就更伟大的发现。
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癌症免疫疗法获奖的本庶佑和埃里森(James Patrick Allison)并非唯一发现相关免疫疗法的科学家,对发现相关蛋白质,有着同等贡献的美国华裔免疫学家陈列平却未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