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结束对华30年来贸易顺差 中国减少依赖韩国制造之故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韩国7月份贸易收支,出现连续四个月的逆差。所谓逆差是出口少于进口货品,这对持续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构成不利影响。这除了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俄乌战争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韩国7月贸易收支的赤字幅度是4月至6月的两倍,1月至7月累计赤字为150.25亿美元,创66年来最高。其中对华贸易收支连续3个月出现赤字,成为了焦点。

韩国对华贸易自两国建交翌年后的1993年起,每年都保持顺差,双方的贸易额亦每年上升。韩国对华出口主要是中间产品,半导体占了最大宗,韩国制造的半导体有六成都是由中国和香港购买。

图为2020年10月,韩国首尔的三星总部大厦。(Getty)

直至近年,韩国制产品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三星手机一度占中国市场的20%以上、汽车占有比率达7%以上。但近年内,韩国主要出口产品在中国占有率不断下降,至2021年底,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不足1%,现代及起亚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有排名也被挤出前十。

会发生如此变化,并非韩国企业未有积极扩展市场,而是中国同类产品竞争力愈来愈大,性价比超越韩国制造。同时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正在提高,对中间材料的需求正在减少。有评论认为,摒除存储半导体,在其他半导体的设计、委托生产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韩国。

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正在提高,2019年7月韩日出现磨擦,日本限制出口韩国半导体生产关键材料,至使韩国厂商转向中国进口,加刻贸易逆差。

韩国《东亚日报》指出,贸易赤字是对维持了近30年的韩国出口体制、经济整体收益结构出现问题的信号。韩国不能期待在国际油价、原材料价格下降,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后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政府及企业应制定中长期战略,改变以中国中心的韩国经济进出口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