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核心冀多轨 边缘国家求抱紧 同床异梦真的不打紧?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罗马条约》60周年,欧盟自然大肆庆祝。但与此同时,欧盟亦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前路如何走下去,已经是每一名欧洲领导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可惜的是,他们心中各有答案,分成两派。未能同心,如何同行?

比利时是欧盟重要推手,首都布鲁塞尔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Getty Images)

欧洲有三个好朋友,或许他们不如德国、法国那么“上镜”,但却是欧洲融合的重要推手,甚至是先驱。他们就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甚至有一个英文缩写字“Benelux”专门形容这三国。比荷卢在二战还未打完的时候,已经签署协议成立关税同盟。到了1957年,他们再与西德、法国和意大利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为欧洲联盟的前身。

深度专页:【罗马条约60周年】欧洲一体由经济开始 政治融合问题反生

  比荷卢同倡多轨

60年后的今天,欧盟风雨飘摇。有欧债危机,又有难民危机,英国又要扬船回岛。很多人都担心欧盟走下不去,比荷卢三国也不例外。卢森堡总理贝特尔(Xavier Bettel)希望力挽狂澜,他说:“我宁愿欧洲多轨,也不想欧洲停滞。”

所谓欧洲多轨,即是容许成员国各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事实上,英国退出之前的欧盟有28个国家,但使用欧元的只有19个,容许自由出入境的申根国家亦只有23个。欧盟现有的安排已经给了弹性,容许经济和边境政策不同。《金融时报》的副总编明萧(Wolfgang Munchau)关心欧盟多年,他也说早在1990年代已经有很多朋友讨论多轨欧洲。这个概念一度沉寂,到近年才再浮上来。

欧盟的条约早已白纸黑字写明可以“进一步合作”(enhanced cooperation),但问题是要如何进一步,怎样合作。有人要脱欧,有人要退出欧元区,明萧相信欧盟已经不能不变,但又不能大变,唯一办法只能够是多轨融合。核心国家走得较近,较外围的却可以弹性选择。他甚至明言,只要欧盟改了新形式,离开了的英国也可以与欧盟有某种合作。

支持多轨融合的主要是核心国家。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洲融合速度不一,有人担心会形成欧洲人等级差异。但我说,差异早在条约订立之时已有,这是现实。”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安慰反对声音,说:“多轨欧洲不会形成新铁幕。”

差异早在条约订立之时已有,这是现实。
德国总理默克尔

至于比荷卢三国,他们当然也支持多轨融合,让欧盟核心更加靠近。三国领导人更加身体力行,不但会与波罗的海三国领袖会晤,也邀请了维谢格拉德四国(Visegrad Four)在三月罗马峰会之后见面,游说他们支持多轨发展。

匈牙利、波兰等组成维谢格拉德四国,元首定期会晤,讨论在欧盟的发展。(路透社)

  中欧四国怕落后

维谢格拉德是匈牙利一个城市,匈牙利、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四个中欧国家以此为名。他们利益和立场相对接近,向来共同进退。

四国领导人在三月初已经聚首一堂,讨论欧盟模式。波兰总理希德沃(Beata Szydlo)说:“欧洲不是多少与的问题,而是要更加好的问题。”她的看法是,如果各自发展的话,核心国家只会“围威喂”,结果令欧盟瓦解。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甚至认为多轨模式是欧盟用来威胁他们,要他们就范接收难民的招数。在会晤之后,四国发表联合声明:“任何进一步合作都要开放给每一成员国,不能丝毫动摇单一市场、申根公约和欧盟。”

欧盟各国元首定期碰头,召开欧洲理事会讨论发展方针,最近一次在3月10日。早在那时,他们的分歧已经相当明显。核心国家融合得再多一点、快一点,但比较外围的却担心将来会追赶不上,因此反对。

到了罗马峰会,忧虑仍然笼罩。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