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世卫列国际关注突发公卫事件 如何预防感染?
全球多国录得猴痘(Monkeypox)个案,世界卫生组织(WHO)7月23日宣布,猴痘(Monkeypox)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即列为世卫最高警戒级别事件。这意味着什么?
猴痘病毒早已在西非和中非出现,并且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然而,最近它迅速蔓延到各大洲,在美国、加拿大甚至印度、泰国都出现传播。猴痘病例已在全球逾70个国家出现,世卫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之前在7月20日表示,已录得逾1.4万宗猴痘病例,有5宗在非洲报告的死亡个案。
世卫将PHEIC定义为“确定疾病透过在国际间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国际协调应对措施的特殊事件”。
这定义意味着情况是严重、突然、不寻常或是意外的,对受影响国家以外的公共卫生产生影响。
此前,世卫已针对伊波拉病毒(Ebola)、H1N1猪流感、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发出同类警报。
病征
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猴痘的病征与天花(Smallpox)相似,但病情较天花轻微。病人感染猴痘后的数天,会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肌肉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病征。病人在发烧后约1至3天,口腔内会出现溃疡,身体其它部位亦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会于10天至两星期内从斑丘疹发展到水疱、脓疱,然后是结痂,而在身体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会同步发展。
猴痘的病征会持续14至21天,病人通常会自行痊愈。在过去的猴痘爆发中,病人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间。
传播途径
当人与感染猴痘的动物、人、或受猴痘病毒污染的物件接触,便可能受感染。长期面对面接触引致的飞沫传播,或直接的体液接触,有机会令病毒人传人。人类被野生动物,如某些灵长类动物、囓齿动物和松鼠等咬伤或抓伤,或直接接触其体液,都可能会受感染。
预防方法
世卫指,预防猴痘的主要策略是提高民众对猴痘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教他们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接触病毒,而监察和快速识别新个案对于控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世卫表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感染猴痘的风险较大。医护人员照顾疑似感染或确诊猴痘的病人,或处理其样本时,应采取标准的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如果可以,政府应选择让已接种天花疫苗的人来照顾病人。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称,民众前往受猴痘病毒影响的地方时,应避免与病人或动物接触;在照顾病人或处理动物时,应穿戴防护衣服和装备,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并在进行这些程序后洗手;彻底煮熟所有动物产品方可进食;在出现任何可疑病征时,应及时求医。
疫苗
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天花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猴痘感染。民众在接触猴痘病毒后,也可接种疫苗。
治疗方法
目前并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采用辅助治疗可减轻病人不适,待身体免疫系统反应击退病毒后自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