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胜私隐? 苹果案掀极大争议 斯诺登:十年来最重要科技案件
就日前美国FBI入禀地方法院,下令苹果公司解开加州枪击案枪击手法鲁克手机的加密设定一事,苹果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发表公开信,指法令威胁用户私隐,形容做法“史无前例”,表明拒绝执行。事件随即在社会引起极大回响,支持与反对政府入侵法鲁克手机的人各执一词。事件点出一个严重的冲突--“科技公司为政府开后门以获取用户私隐”应否作为恒常做法?
一切要从斯诺登泄密一案说起。2013年,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外判技术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大爆美国政府2007年已开始实施棱镜计划的监听行动,美国科技公司纷纷将自己的安全级别升级,亦同时为旗下产品加密,以确保用户资讯不会轻易被监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解密学教授Matthew Green就FBI的要求在Twitter上发表推文,“若你认为美国政府要求解密工具的作法没有问题,那去问问自己,如果中国这样做你又会否觉得一样”。
美国政府为法令解画,指政府只是要求苹果协助为法鲁克的这部手机解密,但问题是先例一开,将代表美国政府下次也可以要求其他科技公司设计程式监视用户,削弱了美国国民的网络安全。美国倡议电子权利机构Access Now的政策经理Amie Stepanovich认为此例一开,未来当局若拘捕任何人,都可迫使他们将手机系统更新至“安全削弱”的iOS操作系统,变相让政府可持续入侵他人的手机。
先例一开 或引发雪球效应
要求苹果为FBI设计一个新软件以帮助后者进入枪手的手机,即是要苹果承认自己的保安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过,美国其中一个历史最悠久电脑保安公司RSA的科技总监Zulfikar Ramzan表示,“这绝对是苹果能力可及的做法,没有甚么难度”,亦有专家称只消一昼的时间,苹果程式员就可以编写有关程式。
美国俄勒冈州议员魏登(Ron Wyden)同时是私隐与科技条例的立法人员,坦言“企业应该在能力范围内跟从法庭命令,但无人能强逼一间公司故意弱化旗下产品。”他又警告,长远来说真正的输家会是美国的互联网,届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对于本次FBI提出的要求,更有专家警告或会引致雪球效应,部分极权国家或进一步要求苹果公开用户资料。
支持法院颁令要求苹果协助解密的一方,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指ISIS曾宣称法鲁克夫妇是组织的追随者,而事件亦造成14条人命死亡,苹果必须提供协助。其中最大声的可算是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他对苹果违抗法令感到难以置信,更批评苹果“以为自己是谁”,认为苹果要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以“打开系统”。
希拉里:政府即使取的资料亦会高度保密
去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科米(James Comey)已经指智能电话的加密功能是执法机关的束缚,并表示执法部门应有权力存取用户资料。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则在12月一场辩论中对科技界与执法单位之间的拉锯表示,不想强逼苹果等公司提供解密方式予执法单位,但希望双方可协调成伙伴关系,进行一个“类似曼哈顿计划”,以二战时高度机密的核武研究计划“曼哈顿计划”作比喻,指执法机关亦会将用户加密资料列作高度机密。
值得留意的是,自库克发表回应法院颁令的公开信后,似乎只得苹果一间公司捍卫用户私隐,其他科技巨企均没有就此事回应或发声。斯诺登指苹果一案是“十年以来最重要的科技案件”,亦指Google的沉默已代表它的取态,而“它并非站在公众这一边”。
不过其后,Google行政总裁皮查伊(Sundar Pichai)连续发表4个推文,指“这或会是一个很麻烦的先例”(Could be a troubling precedent),撑库克的做法。网友对皮查伊迟来的回应不以为然,他的用字“或会是”更被网友批评为未够坚定。
他们(苹果)以为自己是谁?他们必须打开系统⋯⋯我们要有常识。
有些人或同意只为一部iPhone开后门是一个简单且一次性的解决方法,但这忽略基本的电子安全以及政府对此案要求背后的重要性。
若你认为美国政府要求解密工具的作法没有问题,那去问问自己,如果中国这样做你又会否觉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