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争议】电影摄影师吁奥斯卡增设新奖项 区分特效与实景制作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艺术。还记得2012年上映、由李安执导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吗?电影中疑幻疑真的场景,令观众难以分辨哪些是实景拍摄,哪些是用电脑后制。该电影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在电影界惹来争议──究竟奥斯卡应否为最佳摄影奖项增设组别,以区分重度使用特效(VFX)和采用实景拍摄为主的电影?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制作。
临近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不少摄影师纷纷发声,指奥斯卡应为最佳摄影增设VFX组别。今届获最佳摄影提名的《冰天血地8恶人》(Hateful Eight)的摄影师李察逊(Robert Richardson)表示︰“我希望(最佳摄影)有两个组别,因为有些电影的拍摄相对‘正常’;有些电影是充满特效,拍摄很少量的现场动作场面。”
后制只要有钱有时间 甚么都做到
同样获提名的《卡露的情人》(Carol)的摄影师拉奇曼(Ed Lachman)亦表示︰“现在已愈来愈难去区分什么是原始摄影,哪些是后制特效摄影。他们可以在后制中打灯,只要你有钱有时间,他们在后制中什么都做到。”拉奇曼认同李察逊的看法,认为奥斯卡应为最佳电影增设第二个组别,但同时认为这并不是容易的决定,因每部电影的情况都不同。
《末日先锋︰战甲飞车》(Mad Max: Fury Road)的摄影师西尔(John Seale)则持不同看法︰“我不认为有另设组别的需要。我认为摄影应包含整个电影制作过程,由菲林底片到后期制作,都是一体。”第13次获奥斯卡提名最佳摄影、《毒裁者》(Sicario)的摄影师迪坚斯(Roger Deakins)提出另一角度,反问︰“为何动画电影没资格获得最佳摄影奖?有些动画与一般拍摄现场动作的电影相距不远。界线放在何处?界线重要吗?”
获多项奥斯卡提名的《复仇勇者》(The Revenant)在拍摄过程中据称全以自然光拍摄,令每次可拍摄时间短至数小时,可谓慢工出细货。假若要为摄影划清界线,最佳摄影是否又应该再分为自然光组与打灯组?
不过,为最佳摄影奖设立多于一个类别的确非新鲜事。随著彩色电影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普及,从1936年第9届奥斯卡金像奖开始,奥斯卡就将最佳摄影分为黑白片及彩色片两组。直至1966年,黑白片末落,最佳摄影就没有再分成两组。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