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字典愈老愈惹火 政治抽水得欢心 老牌纸本如何杀出重围
历史悠久的韦氏字典(Merriam-Webster)在互联网上出名敢言,不避讳政治,连不少新潮品牌都望尘莫及,在网上广得好评。除韦氏以外,老牌大英百科全书经历种种低潮后,亦锐意数码化、改变品牌形象。在现代社会,老牌纸本要如何调整策略,才能站稳住脚?
在政治风眼中起舞
特朗普就职典礼人潮疏落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但白宫却指当日出席人数为历来最多,特朗普高级顾问康韦(Kellyanne Conway)早前再为此辩护,指这是“另类事实”,震惊传媒之余,亦令Twitter上一阵骚动。“事实是有客观现实支持的资讯。”韦氏字典正正选择在政治风波最热炽之时发出推文,毫不避讳。
紧贴时事 讽刺幽默
作为有近200年历史的字典,韦氏可算相当“惹火”。早在美国大选期间,韦氏就紧贴每次电视辩论,一直解答Twitter上的发问,“真有Bigly这个词吗?”“什么是Lepo?”韦氏的回应往往讽刺又“啜核”,令人会心微笑。这机智幽默的“小编”背后,就是韦氏的内容及社交媒体经理纳图拉尔(Lauren Naturale)。
相关文章:【大选辩论】网民狂搜这几个字词!特朗普自称非braggadocious
粉丝倍增 活跃交流
Twitter之上,Dictionary.com有18.8万跟随者、牛津字典有24万,而韦氏有近31万粉丝。纳图拉尔表示,她任职这一年来,粉丝数目增长了一倍。她表示:“比起一年前,这儿的交流活泼了不少。这令人振奋:我相当肯我们拥有互联网上最聪明、最有趣的粉丝。”
以真性情相待 建立关系
纳图拉尔现年33岁,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英文硕士,对她而言,经营Twitter帐户并不是市场营销的范畴,“这只是我们的真性情。”相较一般“贴link呃流量”的做法,纳图拉尔强调与粉丝建立关系,像常人对答,“我们的目标是令字典真正贴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并类近我们真实世界中与人对话的方式。”
大英百科的“钱途”问题
当网络资讯愈来愈普遍,遇上问题一般人只会问“Google大神”,鲜会翻查家中字典或百科全书,令这些老牌纸本难以生存,遑论与成为现代人生活一部分。大英百科全书就是正宗“摆上神台”的例子,可惜一间公司终究不以香火为生,大英百科在2012年就宣布停止印纸本,结束244年的印刷历史。
纸本收入仅占1%
对大众而言似乎可惜,但对大英百科而言却未必算忍痛割臂。据大英百科主席考兹(Jorge Cauz)指出,纸本销售额占公司整体收入少于1%,却需要雇用销售员及编辑。“透过在数码产品上集中火力,我们可继续更新内容及扩阔条目数量及深度,并不被纸本印刷的空间限制。”
网上资源多免费 百科难收钱
最后一套纸本大英百科全书32册,共6.5万条目、4400万字,然而如此巨型的百科,仍无法承载高速增长的资讯。那大英百科的转型是制作网上版百科吗?网上版大英百科未见“钱途”,只占收入一成半。而且在Google及维基百科等免费资源的竞争下,百科难以有收费的空间。
电脑杀死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的难处早见于八九十年代,当时电脑渐渐“入屋”,微软的盖茨决定要制作光碟版的百科全书Encarta。历史学家Yoni Appelbaum表示:“科技取代大英百科的地位,成为怪兽家长买得到的罕物,他们为孩子买一台新电脑而非一部大英百科全书。”Encarta的多媒体设计、易入口的内容,令大英百科陷入劣势。1990年大英百科的收入是6.5亿美元,到1996年大英百科破产,以1.35亿美元卖盘。
电子教学成转捩点 教材成主要收入
自此大英百科一直陷入财困,直至2003年互联网变得普遍,学校亦开始使用电子教学,方成为大英百科的转机。现时大英百科早已不以出版为主要收入,最主要的业务是网上教材及教程,占公司八成半收入,在电子化教学渐成主流的世代占一席位。公司表示,现时美国有5.5万间学校订阅大英百科教材,另外不少国家的教育部门亦是其客户,覆盖巴西、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等地。
华丽转身 不媚俗仍能生存
作为权威品牌,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包袱及形象,在即食而娱乐化的潮流中进退两难。然而韦氏字典及大英百科都优雅转身,既保留形象,不媚俗取宠,亦在网络世代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