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新总理人选不会即时出炉 默克尔或需再留任数月
德国9月26日举行大选,将结束长达16年的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时代。但接替默克尔的新总理人选,或会在数周后,甚至数个月后才出炉。
德国总理并非由民选直接产生,而是在政府组成之后,再由联邦议院(Bundestag)投票选出,这代表默克尔还需留任总理数周,甚至数个月。
探索性谈判
德国多年来都是由两党组成政府,但这次极可能出现3党组阁的情况。3党组阁虽然在德国的地方议会并不少见,但自从1950年代以来就不曾在全国层面出现。
在一般议会政治体系,夺得国会最多议席的政党,通常会获国家元首推举进行组阁。但在德国,所有政党都可以参与“探索性谈判”(Exploratory talk)。
谈判的初始阶段没时间限制,也没限制政党分别举行组阁谈判,但传统上是由最大党邀请其他小党谈判。
绿党(Green Party)已预定在10月2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可能在会上决定要与哪个政党进行探索性谈判。
基民盟总理候选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上周表示:“在联邦议院拿下多数席次的政党,就会推选出下任总理。”暗示目前民调排在第二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也可能展开组阁谈判。
首次会议
选举结果公布后,组阁谈判将立刻展开,各党将互相探索彼此的红线,研究是否可能合作。
选举结束后,各党9月27日召开领导层会议。各党新当选的议员也将在下周举行首次会议,社民党(SPD)和基民盟/基社盟都计划在9月28日召集会议。
新选出的国会必须在选后30天内,也就是10月26日之前举行就职仪式。
反复磋商
如两个或3个政党原则性同意结盟组阁,接着必须正式展开谈判,由多个工作小组反复磋商政策议题。
所有谈判结束后,将讨论出由哪个政党负责哪个部门,然后正式签署厚厚的联盟协议。
这部分谈判依旧没时间限制,同时由即将卸任的政府主持国政。
结盟组阁的政党接着推出总理人选,再由联邦议院表决。
德国上次大选在2017年9月24日举行,基民盟/基社盟和中间偏左的社民党联合组阁,直到2018年3月14日才正式表决由默克尔担任总理。
最差的情况
根据德国联邦宪法第63条,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多数同意而任命。
如没办法组成跨党派联合政府,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仍可提名总理人选,最可能从得票率最高的政党中选出。
联邦议院接着针对总理候选人举行秘密投票,需要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如无法获得绝对多数支持,可以在2周后再次投票;若还是没有获得绝对多数,则立刻进行第3次投票,只要相对多数即可通过。
总统可以选择任命这名总理领导少数党政府,也可以选择解散国会,再次举行大选。
这种最差的可能性曾在2017年浮现,当时谈判陷入死胡同,施泰因迈尔呼吁各党再次会面磋商,促使“大联合政府”延续,化解政府难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