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国|中加关系始终遭受伤害 短期难以复修
中国电讯商华为副董事孟晚舟返回中国,被中国拘捕的两名加拿大公民亦被释放回国,事件终于告一段落。对中美而言,这可能是外交的成果,但对加拿大而言,这会是一件令其不悦的经历,中加关系亦恐怕难以短期内改善。
孟晚舟的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政治事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曾露骨地表明,若事件能够有助改善中美贸易谈判,他将乐意插手。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捕孟晚舟,等同一脚踩进这淌浑水。
在孟晚舟获释的过程中,已知的报道是美国政府和孟晚舟的代表律师达成协议,孟晚舟将承认“虚假陈述”及缴交罚款,并换取撤销引渡要求及延期审讯。这是美国与孟晚舟(中国)一方的协议,加拿大的角色暂时未知。
而美国出手相助为加拿大“解困”,更显得美国可以随意为其政治利益,牺性加拿大的外交独立及中加关系。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一篇分析文章引述观察人士指出,前特朗普政府是否正在利用美加的牢固引渡关系,削弱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被批人质外交
对加拿大而言,孟晚舟事件的终结会是松一口气,但未能喜悦。孟晚舟被捕后,中国先后拘捕了“两名Michael”,中国前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及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尽管中国声称拘捕两人与孟晚舟事件无关,但当孟晚舟被释放后,两名被定罪的Michael亦随即被释放回国。
有外媒前一天还在分析中国会“为求面子”再稍为拘禁两名Michael一阵子。但谁知同日就被释放回国,让包括加拿大的西方媒体在内,都评论这是中国“人质外交”的证明。
加拿大《环球邮报》一个评论指出,加拿大将无可避免地加深对中国的不信任。尽管中国不时在呼吁建构双赢的关系,但实际就只有“中国决定双赢权利的一方”。同时中国的人质外交,让加拿大不得不作提防。
加拿大政界出现对中国的批评声音渐大。积极提出就香港及新疆问题制裁中国的保守党党员郝萨科斯(Leo Housakos),指责中国的行为有如“揭示暴行”,是“蔑视国际法治的暴君”,呼吁加拿大已不能再把中国当作是诚实的政权打交道。
贸易关系可复修 但伤害已造成
对商界而言,尽管事件的解决意味双方的经济活动可以重启,但伤害已经造成,一些加拿大商人会害怕前往中国,中国的企业亦对投资加拿大显得迟疑。在农产品的领域双方有望继续发展,但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将继续变得相当困难。
加拿大羽绒名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因贴错标签,被中国当局控告虚假宣传,在9月较早时候被罚45万人民币。有评论指出,这明显有更理想的解决方法。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霍尔登(Gordon Houlden)表示,在孟晚舟与两名Michael回国后,加拿大就可以开始修复与中国的贸易和商业关系。但隔阂已经形成,并不会轻易回到原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