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民主再次强大?美国民间善用大数据 监察政府新工具

撰文: 马文炜
出版:更新:

1月20日,一个希望“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美国总统上场,他能不能够做到?没人知道,但不少美国人正在为美国前途担忧……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地都在反思民主的利弊,很多人感到怅然若失,科技的发达、互联网的强大,似乎让民主的问题一一浮现。然而,科技能否“让民主再次强大”?我们看看美国人正在尝试的例子。

   科技便利公开资料搜寻

在美国这个传统民主国家,受过选举考验的公职人员不仅特朗普一位,事实上,全美总共约有519,000个官员、议员等是选举产生的,但这众多的人之中谁正在代表你?相信不少美国人都未必清楚。

美国一家公民数据公司开设了网站myreps.datamade.us,用于查询服务用户居住区域的民选代表。这个网站利用Google提供的公民数据,用户只要在上面输入美国地址,系统便能找出该区的民选代表,并提供他们的联络资料。虽然网站还未算完备,在全美519,000个民选代表只有大概50,000个代表的资料,但已是目前美国最丰富的资料库,对拉近政府与人民关系有所裨益。

科技能否“让民主再次强大”?(Pixabay)

   谁是政客的金主?

当然,只是找到谁代表自己,毕竟太小儿科了,稍为热衷政治的市民对此应该不以为然,况且联络资料多数亦能在政府网站取得。那么,以下两个网站可能更加实用。从 opensecret.org followthemoney.org 两个数据网站,网民可以搜寻到个别议员或组织正在获得谁的政治献金以及数额。例如只要输入美国众议院议长赖恩(Paul Ryan)的名字,就能看到在2016年,他的最大捐献者是美国体育用品生产商Nike,一共收受70,300美元。再看看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Nancy Pelosi),原来Facebook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是她的主要捐献来源。

既然21世纪是资讯爆炸的年代,这些网站当然亦有机会受政府或利益集团的主导,甚至操纵,以致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不尽不实,或会误导群众。不过,只要市民愿意多参与,网站背后的非牟利机构拒绝大财团的资金,这种科技相信能有助民主道路重回正轨。

美国众议院议长赖恩的政治献金排行榜,当中以美国体育用品生产商Nike为最高献金来源。(Opensecret.com)

   一言一行将被网络记住

不过今天美国人的注意力难免都放在“一男子”身上,说的当然是特朗普,将会在今天稍后成为世界最有权力的男人。网站Trump Archive便存放了特朗普自2009年以后在电视上的说话,不仅提供影片,更有对应的字幕,以便文字搜寻。这种方式对人民查看个别候选人对特定议题的看法、新闻报道和各种事实查证(fact-checking)都甚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这系统如能有效发展,将令公众人物谨记慎言,所谓祸从口出,在网络时代只会覆水难收。

   让高高的政治回归地上

公众人物要慎言,更加需要慎行,因为在镁光灯下,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深远。网站Govtrack.us让人民能追踪个别议员的投票纪录,甚至在自行设定的事件(例如该议员支持什么法案等)上收到电邮通知,打破决策阶层与市民大众的隔阂。

另一个网站Votesmart.org除了提供投票纪录,更能查看个别政客对特定议题所说过的和所做过的,让选民有更全面的认知。

还有一个网站Washingtonwatch.com,甚至将每个联邦法案转化成每个美国家庭的平均成本,这些都是为了让政府法例那些成千上万亿的开支,由无法想像变得触手可及。

去年2月26日众议院就一道有关枪械管制的修正案进行辩论,最终以161-244票被否决,图左显示的深蓝色为投赞成票的民主党人,而浅红色为投否决票的共和党人。网页下方有列明个别议员的详细投票资料。(Govtrack.us)

   近况动态变公民动态

至于当我们每日扫Facebook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让Facebook上的朋友,全都变成政客,上面的近况动态,全都变成政治事件、法案动态?虽然这或许听来骇人,但网站Brigade.com尝试将此化成现实,提供政治社交媒体这样一个另类选择。

科技发达、资讯泛滥,似乎让生活变得容易分心。但如果有一天,除了近况动态,我们还会看公民动态;除了可爱动物影片,我们还会看选举辩论直播;除了朋友圈,我们还会关心社会圈,科技便不再只会带来“后真相政治”的社会,而是加强公民社会的作用,推动民主发展。然而,如前所述,这当然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