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任】“美国优先”来袭 中国将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特朗普一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强大起来),挑起了美国人希望重振国家疲弱经济的情绪。然而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倾向,就令于二战后主宰环球经济的“全球化”出现退潮现象,其“政治不正确”的言论亦令美国与多国关系受到冲击,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分析了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内阁的组成等因素,以盘点了中美关系将会面对的挑战、机遇。这个总部位于北京的智库希望中美之间能在现有基础下继续发展,提出了中国方面可能的应对方法,防止双边关系倒退。
保护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冲击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指出,从特朗普一路以来的言论看来,中国将面对的挑战包括了特朗普声言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并重新商议各国际及区域自由贸易协议,以双边贸易协议取代,希望能令工厂回流美国。
虽然外界一般认为TPP针对的是中国,奥巴马本人亦曾表示“美国不允许中国等国家来编写全球贸易规则”,但美国退出TPP这一行径,长期将会影响中国推进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及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因为这两者的推进均是因为TPP的成立才能加快。
另外,特朗普很多主张都会令美国与中国的磨擦增加,包括美国企业回流导致的在中国的投资额减少、特朗普对“一个中国”政策上的冲击、在朝鲜问题向中国施更多压力、或允日韩发展核武,及声称对中国征收45%惩罚性关税等。
总体来说,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鹰派作风,会较少顾及其他国家的感受,着力于利用不对称的实力,来让美国从国际社会得到更多利益,对国际体系有着“零和游戏”的思维,最终会危及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利益。
特朗普并非只带来危机但有危自有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认为,特朗普“保护主义”及“美国优先”政策下中国亦有机遇。中美两国经贸及人文交往紧密,就算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也不能“毫不自损地切断这层关系”。中美关系仍然要延续过去近40年来的互惠、共赢、共生的关系,并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中美之间仍有巨大共同利益。
该智库的报告强调,中美在特朗普上任后仍需以经济外交为先,而中国亦应加强中国对美经贸及投资的合作,重视与美国跨国公司的合作。报告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而经贸亦是两国共同利益最多的地方。
虽然保护主义擡头,但中国近年在美国的投资正迅速增长,短短5年间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由2万个上升到9万个。同时,美国就业职位减少的主因,并非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工序自动化。
特朗普上任后的中美关系,亦不一定如外界般想像得一面倒地差,因为其内阁有阁员与中国有密切关系。例如新设的企业委员会主席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就曾个人捐赠1亿美元予清华大学设立苏世民奖学金。被提名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同样与中国关系密切,他在担任艾奥瓦州州长期间,先后访问中国7次,更在1985年接待过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时习为河北省一个农业考察团的领队。
经贸外中国还可做甚么
除了加强经贸合作,重视与美国跨国公司合作外,报告亦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为中美双方都带来“无限机遇”,能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甚至邀请美国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另外,中国亦可就特朗普的5000亿美元基建大计,提供技术支援,并分享中国近年在基建工程方面的经验。
报告亦建议中国不应只重视总统及国会,应多花时间在州政府层面,因为很多政策制定,州政府拥有否决权。报告特别点出中西部的农业州,形容它们是中国的天然盟友,并建议中美两地轮流举办美国50州州长和中国31省市自治区领导的论坛,加强两者交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认为,中美作为大国,应该重视并利用多边、区域或双边平台,亦创造一个全天候,多平台的参与机制,共同创造一个公平和合理的世界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