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这是你想要的寿司?美调查指洛城半数寿司被错误标签
许多香港人喜欢进食寿司和刺身,但有否想过在寿司店叫了一份吞拿鱼寿司,结果吃下的却是另一种不知名的鱼类?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洛杉矶寿司店近半出售的寿司被错误标签,甚至有故意掺假的情况。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和洛约拉马里蒙特大学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于2012至2015间合作展开,研究人员调查多份寿司餐牌,并且收集26间餐厅的鱼类食品进行DNA测试。研究显示,大比目鱼经常被替换成其他廉价的比目鱼;黄鳍吞拿鱼经常被换成大眼吞拿鱼,后者是一种被过度捕捞的鱼类。相比之下,三文鱼几乎不被替换,蓝鳍吞拿鱼则从未出现掺假现象。
整体而言,在洛杉矶寿司店点餐时,最可靠的食物是吞拿鱼,在48个样本中只有一个是其他鱼类;其次是三文鱼,47个样本中有6个标示错误。其他鱼类标错的风险高得多。洛杉矶寿司店多数出售的比目鱼和红鲷鱼几乎都是骗人的。
负责研究的UCLA生态及进化生物学教授Paul Barber表示:“半数我们购买的都并非我们所想的鱼肉,欺诈的行为可能是意外造成,但我怀疑部分错误标签的情况很可能属故意的,虽然难以确定供应源头。”
研究人员认为,错贴食物标签并不是新鲜事,惟这个结果出现在拥有深厚饮食文化的洛杉矶令人惊讶。研究同时警告,错误标签的情况除了欺骗消费者外,还会对某些鱼类食物过敏人士,以及孕妇和小孩构成潜在健康风险。
全球两成海鲜被错误标签
去年9月,海洋保护组织发表报告,55个国家和地区一共2.5万个海鲜样本里,近两成包装的标签错误,有业者把平价鱼标签成高级鱼来卖,例如将油鱼贴上长鳍吞拿鱼的标签出售。
美国本月1日起实施针对非法捕鱼及鱼类诈骗行为的措施,主要处理多种经常被错误标签及过度捕捞的鱼类。违者将会被充公渔获及面临其他刑事检控。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