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靠Made in USA寻回美国梦?先要看清“制造业已死”真相
“我们的职位好像婴儿手上的糖果那样,被偷走了。”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大选前夕对支持他的民众说。他承诺,要将制造业的职位,从中国及其他国家抢回来。宏大的愿景吸引让支持者听得如痴如醉,亦成就了他登上总统宝座。
但其实婴儿不宜吃糖果,美国的制造业职位减少,只是社会对人才需求转型,现时失业率与1950年代初相若。特朗普许诺的“美国制造”,是否真能拯救美国?
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罗伊(Jerry Roy)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美国梦”的故事。19世纪,很多欧洲移民怀着追梦的心来到美洲大陆,相信只要努力,便有好生活,罗伊一家亦不例外。罗伊出生于1950年代的美国,1977年开始在通用汽车工作。他说当初知道获聘,大为兴奋:“通用汽车啊,我能到那里去,就像死了能上天堂一样。”当时,制造业就是成就“美国梦”的不二法宝。
罗伊的家族四代人都在通用汽车打工。曾祖父在1930年代全球大萧条期间受雇;战时,该厂制造机关枪,他的祖父就在那里打工;到他父亲那一代,爸妈和其他亲戚都是拿通用的工资。
罗伊的父亲Gerald回忆那个“黄金时代”时说,工厂日日夜夜运作,高峰期连空置的停车位都用来生产。不过好景不常,父子二人在2006年的裁员潮中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通用汽车。
1950年代 经济荣景
美国人印象中的经济荣景,全来自1950年代。二战之后的十多年,美国经济稳步增长,中产阶层很大,制造业虽受日本等新兴市场威胁,但工会势力强大,仍有很多工作,是美国经济一段光辉历史。
美国新闻媒体National Journal的数据显示,1947年,全国制造业聘请的人,占整体就业人数25.8%,是雇用最多工人的行业。1970年代,这个盛景开始褪色。到了2009年,制造业劳工仅占整体劳工11%,远逊于金融、保险及房地产的21.4%。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签订后,制造业职位流失加快,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失去500万个职位。
特朗普当选 企业回归
美国制造业职位流失,似乎令Made in U.S.A.的品牌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因为特朗普的缘故,再次来到大家眼前。最抢眼的,当然要数去年12月初日本著名投资者、软银(Softbank)集团社长孙正义在纽约向特朗普承诺,会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创造5万个就业职位。特朗普急急邀功,在Twitter上发文:“孙正义说,要不是我赢得选举,他不会这样做。”
数天后,苹果iPhone最大代工厂,台湾的鸿海又宣布,计划在美国拓展业务,未决定投资规模,但确认“对于在美国拓展业务的潜在投资有初步讨论。”有报道说,该公司考虑将iPhone生产搬到美国。
全球最大工业电脑商研华何春盛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市场,苹果公司将部分iPhone生产工序搬回美国并非不可能,因为iPhone型号不多,每一款都大量生产,制造过程可以标准化和高度自动化。
研华的客户包括IBM、通用电气、思科等美国企业。何春盛说,预期特朗普的政策对该公司有利,但拓展业务不能操之过急。
美国生产 运输省时、质素改善
台湾广达电脑是Google、Facebook及Amazon等数据中心伺服器的供应商,在美国加州已有组装工场。
副总裁杨晴华表示,有别于其他企业,广达在美国早已有工厂,正计划未来3年将当地云端业务的组装、生产等设施及人手增加一倍。他认为,在美国生产伺服器,较在中国更有优势,包括缩短运送时间、改善产品质素。
这些企业的行动,无疑是往还未上任的特朗普脸上贴金。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保护美国工人,包括限制贸易、限制工厂移至中国和墨西哥及其他海外地区,阻止制造业职位继续流失,并通过移民政策带动美国人的就业。
特朗普所说的,勾起美国人的回忆,也引发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因此吸引了选票。现居印第安纳州的史迪威(Robert Stilwell)是典型美国蓝领──没受过高等教育,高中都未毕业,在一个制造工具及汽车零件的工厂工作,负责包装和运货上车,赚取不俗的薪金,属中产阶层。不过,被炒之后,他只能在便利店做收银员,收入大减。
居于美国田纳西州、56岁的谢莉约翰逊(Sherry Johnson),一次又一次输给机器。她最初在一家报馆,负责把纸放入印刷机,并摊好印刷了的报章。工序自动化后,她曾在一间生产呼吸机器的工厂干活,也做过存货存档的工作,最终都被裁掉。
“这真的令我生气,我该如何生活?”她现在只能依靠伤残津贴过活。她学电脑,学新技能,找新工作,但起步太迟,学得太少:“在这方面,20至30岁的人比我们更能赶潮流。”
转而生产高端科技产品
特朗普的承诺吸引到像史迪威和谢莉这样的工人投他一票,但他的政策是否真能回应这些人的需求?将制造业职位带回美国,是否能令经济起死回生?大前提是,美国的制造业是否真的像一潭死水?
首先,职位减少不代表整个行业萎缩,实际上,美国制造业净增长在2014年达到历史新高,有2.1万亿美元,1953年只有1,100亿美元。诚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占的份额确实不如1950年代,现时仅有12.1%, 1953年却高达28.1%,但这是因为其他行业的占比愈来愈大。
而且,美国并非不再制造商品。经济专栏作家Jeff Spross形容,批评美国制造业不如往昔的人只是“瞎子摸象”,没看到事实的全面。他指出,美国仍然生产很多产品,只是并非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而已。今天,美国主要生产重型工业设备、电路、飞机等大型、昂贵的货物,或者其他高端产品,这些货品占出口三分之二。而美国入口的制造业产品,有一半是汽车、食物、饮品、衣服、珠宝、电子产品及其他消费产品。他认为,美国人只看到日常体验的制造业状况——例如提供了多少职位、买了多少货物,便估计制造业正在衰退,这是没有看清真相。由于制造业正在转型至高端科技,这行业投放在研发方面的资金也相当可观,私人企业的研发资金,77%来自制造业。可以说,若不是制造业,美国的创新工业会非常少。
特朗普声称中国及其他国家抢去美国人的饭碗。没错,中国在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美国仍然亦步亦趋。美国工厂每年净增长2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德国及韩国等三个排名第4至6位制造业国家的总和。
美国制造业其实未死,只是科技先进,加上海外的制造业发展令生产成本减少,导致职位减少而已。
根据美国麻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阿齐默鲁(Daron Acemoglu)及奥托(David Autor)等人所做的研究发现,全球化当然是造成美国个别行业职位减少的原因之一,特别在200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令净职位急促减少达200万至240万个,除此之外,入口也令美国的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而且除了工厂职位,其他依赖制造业的行业亦同受影响,导致薪酬下跌、贫富悬殊加剧等。
强美元倍大全球化影响
环球经济研究及分析公司IHS Global Insight总监Patrick Newport则认为,全球化的市场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而美国的贸易政策的确让入口货品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更便宜、更吸引。他将这种现象归咎于美元强势,但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
“(现时的贸易赤字水平)对整体经济没有伤害,但特别会打击若干经济板块,包括受海外贸易影响的制造业。”Patrick Newport表示,并非所有制造业都会受到影响,细看制造业的增长,过去几个月一直横行,汽车及建筑相关行业有不错的表现,相反,与贸易相关的企业就不太好,这是强美元的一个后果。
“但对于强美元,你没什么可以做。美元强是因为美国比其他国家较好,投资者喜欢美元,副作用就是制造业受挫。”Patrick Newport说。
如此看来,即使特朗普能将职位由中国等地带回美国,也未必可以回应他的支持者——美国“蓝领”的诉求。或许,美国人将会更难追寻他们的“梦”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