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圣诞】挨过迫害 摩苏尔天主教徒终回乡 主教悲喜交集
圣诞节与至爱亲朋碰面、吃一餐好的,之后有信仰的人前往出席宗教聚会,这对身在香港的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但对于很多活在战场,或是家园尽毁的难民来说,这已是多年前的美好回忆,也可能仅能在梦中才看到的场景。
伊拉克政府军刚自极端组织ISIS手上夺回的摩苏尔郊外的小镇巴特拉(Bartella),曾是数千亚述天主教徒聚居地。小镇在2014年8月连同伊拉克及叙利亚大片地区,落入ISIS手中时,便变得空无一人。
巴特拉所在的尼尼微平原(Nineveh plains),是教徒年代久远的定居地之一,这历史可追溯至近2000年前。
ISIS的铁蹄迈进伊拉克之时,针对非逊尼派穆斯林。ISIS对《可兰经》的诠释相当极端,它也狠狠地惩罚那些不遵守该等教条的逊尼派教徒。
天主教徒的命运又如何?组织向他们下了最后通牒,要不交税、改信回教,或死于刀下。大部分教徒都走到库尔德族自治区,横渡札卜河(Zab)往东面逃去。
重返旧地的难民,发现映入眼帘尽是受尽炮火摧残的楼房、瓦砾,没有一处于有战争无情的刻痕。昔日有说有笑的邻里街坊,已不知到哪里去了。
难民虽然陆续返回巴特拉,但估计他们全面回乡还需一段时间。当地教堂及宗教聚会场所多被严重破坏,信众寸步难行,但无碍他们虔诚的心。
主教Mussa Shemali在破落的Mar Shimoni教堂主持平安夜弥撒。置身十字架已被拆掉,圣人雕像受损的大堂内,他自言感觉又悲又喜:“伤心的是我们神圣的地方被同胞破坏成这样;开心的是,这是我们两年来第一次举行弥撒。”
估计伊拉克仍有逾100万人生活在ISIS武装分子控制区。Mussa Shemali在弥撤上说:“有一片乌云笼罩在伊拉克上空,但我们不论发生甚么事,都会在留在这里,上帝与我们同在。
摩苏尔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政府军与ISIS为全面掌控此地已激战一个多月。目前两军交战前线,已移至该市东部区域。当地武装分子混入平民之中,以汽车炸弹、迫击砲及狙击手抗击政府军。
▼数据显示,天主教徒仅占伊拉克人口0.8%。他们所住城镇被ISIS占据之际,所受迫害也甚多。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