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搜寻排名能影响甚至操控选情 两成选民“跟风”转軚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搜寻引擎如Google、Yahoo、百度等的搜寻曝光度会影响消费者行为及选择,这于现代人眼中已是常识,不少企业因此选择付广告费以争取搜查结果列上的置顶位置。但原来除了商业世界外,搜寻结果可影响政治取态及选举结果,当不少国家都有一个搜寻引擎特别热门,换言之,一家公司已可默默左右选举结果。

除了商业世界外,搜寻结果可影响政治取态及选举结果,当不少国家都有一个搜寻引擎特别热门,换言之,一家公司已可默默左右选举结果。(Getty Images)

研究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刊》,研究人员于美国及印度进行数次实验,研究逾4千名游离选民投票意向与搜寻结果间的关系,发现逾20%的选民会因候选人搜寻结果上排位较前,因而“转軚”,而由于搜寻引擎的演算法一般人并不知情,选民亦不易察觉搜寻结果其实被操控。

一般人都信赖搜寻引擎会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答案。(Getty Images)

网民信任搜寻引擎 置顶增说服力

研究指一般人相信搜寻引擎会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答案,而搜寻结果以表列式显示,亦令置顶的连结看来有更大说服力。研究引用以往数据指出,搜寻引擎上3亿个点击,有逾九成都按进第一页搜寻结果的网页连结。

小动作不起眼 不知不觉被影响

另外,由于搜寻结果排得较前的候选人会得到更多关注,点击率高亦会产生互联网从众效应,再令相关结果持续置顶。加上这些“小动作”往往不起眼,令人更难抗拒,因不察觉而接纳、并以为是自己的想法。

专家认为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搜寻引擎的巨大作用有可能威胁民主认受性。(Getty Image)

单一搜寻引擎 演算法不透明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于互联网世界上选择很多,但研究指出纵是民主社会,大部分人都只使用一个搜寻引擎,如该公司选择支持某个候选人,使我们不能公平接触到其他候选人政纲及资讯,在“叮当马头”的选举中,很可能会操控到选举结果。而且搜寻榜的演算法(algorithm)门槛高且不透明,社会难以得悉。

专家:威胁民主认受性

“我认为这的确威胁到现行民主的认受性。我们必须公开讨论这些机制于民主程序中的角色。”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电脑学家戴雅高普罗(Nicholas Diakopoulos)并无参与研究,然而相当认同结果:“我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十分有信心,亦不认为他们有夸大结论。”

什么是搜寻引擎演算法?

由于搜寻字词可得回大量结果,所以搜寻引擎会用演算法把问题转化为公式,以得到更精准的答案。以Google为例,它会分析网站上的字词、内容的检索频率、地区等,以推测用家真正想找的内容及提供答案。据Google网站表示,网站不允许任何人试图以付费的方式要求提高网站的检索频率。

Google遭操控搜寻关连字指控

最近就有指控指搜寻引擎巨擘Google涉嫌操控英国工党及保守党的自动完成输入功能(autocomplete),以换取保守党支持在该国只支持1.3亿英镑的税项。

事缘Google在英国缴交税额太少,在该国内引起热烈讨论。最近有网友发现,在Google UK搜寻引擎输入“Labour are”(工党是)时,Google就在该词后帮你自动填上关连字包括“...finished”(完蛋”、“...a joke”(一个笑话)及“...right wing”(右翼)等。然而,在输入“conservatives are”(保守派是)时,却竟然没有任何字词出现。于是,阴谋论者就怀疑英国保守党暗地里与Google合作,让后者在交税金额上能够过关。

Google随即否认有关指控,指此举只是为了移除“冒犯性及不恰当的内容”。Google发言人表示,“自动完成输入的预测结果是根据一系列不同的因素,包括该关键字被搜寻的次数等等。”

搜寻排名与自动完成输入性质与功能不尽相同,事实上,在Google上搜寻其他字眼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包括“Christians are”(基督徒是)及“Jews are”(犹太人是)。有趣的是,在搜寻“Muslims are”(穆斯林是)时Google只提供了一关连词--“Muslims are not terrorists”(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