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杀俄使】外交使节遇刺非同小可? 世界大战曾经因此而起
有言:“两国交战,不杀来使。”外交使节作为一国代表,使节之死,意义重于泰山。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遭枪杀,令不少人想起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害,足以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出席摄影展,在揭幕礼上演说,这成为了卡尔洛夫(Andrey G. Karlov)的最后一个职务。
相关文章:“一条生命就在我眼前倒下” 美联社记者忆述俄使被杀一刻
卡尔洛夫在1954年出生,年轻时就读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顶尖学府,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官摇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形容它是俄罗斯的哈佛大学。
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之后,卡尔洛夫进入苏联外交部工作,那时才二十出头。后来他又在俄罗斯外交学院进修。卡尔洛夫能说流利的韩语,曾驻韩国和朝鲜,亦是前驻朝鲜大使。2013年,他成为驻土耳其大使,这是他的最后职位,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岗位。
近年,俄罗斯和土耳其在不少问题上有磨擦,例如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打击ISIS的时候,亦都波及当地土耳其人,卡尔洛夫自然成为磨心,被土耳其政府传召。去年的战机事件之前,土耳其政府也曾经向卡尔洛夫发怨言,指俄罗斯战机进入了土耳其领空。为了讨论叙利亚局势,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的外交官员近日正计划会谈,相信卡尔洛夫在遇害之前也在为此奔波。不少人担心他的死亡,或会阻碍会谈安排。
事实上,这个担心不无根据,以往不少外交使节遇害的事件,都曾经掀起轩然大波。例如同样是俄罗斯人的格里鲍耶陀夫(Alexander Griboyedov),是十九世纪初俄国的驻波斯(即伊朗的前身)大使。
俄国驻波斯大使,1829年
在1828年,他前往德黑兰上任,那时一场俄波战争才刚完结,当地人反俄情绪高涨。上任第二年,一群波斯人冲进俄国大使馆闹事,格里鲍耶陀夫魂断德黑兰。事件令波斯国也大为忧心,国王于是急忙将王冠上的巨钻送给沙皇尼古拉一世,以平息俄国怒气。这颗钻石,至今仍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德国驻华大使,1900年
另一名外交使节之死,发生在几十年后的中国。因为义和团作乱,英、德等在1900年组成八国联军,计划攻打中国。那时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Clemens von Ketteler)在街头被杀,清廷没有以钻石“补镬”,德皇威廉二世为了报复,决定出兵二万多人。只是军队未抵中国之际,清政府已经战败投降。
奥匈帝国皇储,1914年
死,有重于泰山之死。国际关系上最“攞命”的一次,莫过于斐迪南大公。虽然他不是外交使节,但其遇弑触发一战,事件广为人认识。奥匈帝国在上世纪初吞并了波斯尼亚,皇储斐迪南大公在1914年到访萨拉热窝,却遭到塞维尔亚青年枪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动员,德国宣战,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都是历史。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2012年
近年发生的一次外交使节遇袭,要数班加西案的史蒂文斯(Christopher Stevens)。美国驻利比亚的大使馆在在2012年9月遇袭,武装份子杀害了美国大使史蒂文斯、中情局职员等多人。虽然利比亚政府致力协助美国善后及调查,事件没影响两国关系,但美国亦因此加强各地外交机构的保安,而且对时任国务卿希拉里有否失职,展开了连串调查。班加西案对希拉里及奥巴马政府,都无疑是一次政治打击。
说回今次的卡尔洛夫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案发之后,已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致以慰问,承诺彻查事件,外交官员亦表明与伊朗的三国会谈将如期举行。外交专家亦都指出,俄罗斯和土耳其当前都没有意图要对立升级。两国会否急剧交恶,似乎未见此势头,但两国关系将会起怎样的变化,以至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会否改变,相信仍有未知变数。
相关文章:【枪杀俄使】一战导火线重演? 专家:俄土不希望冲突升温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