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突然达成贸易协议 打破印度世界工厂梦?
英媒周日(18日)指,苹果(Apple)给予印度希望,然而正当印度朝着“世界工厂”目标迈出关键步伐时,中美突然达成的关税协议,可能动摇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布局。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所(GTRI)的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认为,中美日内瓦协议可能导致原本从中国转向印度的制造业投资“停滞”或“回流”。
文章称,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后来透露,他曾告诉苹果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不要在印度建厂”,而是要把生产重心转向美国,因为印度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这一转移仍有可能继续推进。
有分析认为,印度具备成为中国制造替代国的潜力。例如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沙阿(Shilan Shah)就称,印度对美出口的40%商品与中国“高度重叠”,有迹象表明印度出口商已开始填补部份中国生产商留下的缺口。
印度和美国还在谈判一项贸易协议,这也可能让印度受益于所谓的“中国外流”。印度刚刚与英国签署贸易协定,大幅削减威士忌和汽车等受保护行业的关税,这为印度可能给予特朗普的让步提供参照。
然而另一方面,现实的重重挑战,正在为这种乐观的预估泼去冷水。野村经济学家维尔马(Sonal Verma)与南迪(Aurodeep Nandi)在本月报告中指出,除中国外,印度还面临着越南等其他亚洲竞争对手,“印度要把握机遇,必须在关税优势之外推进实质性的营商便利化改革。”
长期以来,印度恶劣的商业环境令外国投资者沮丧,也阻碍印度制造业增长,莫迪政府推出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收效亦有限。政府智库“Niti Aayog”承认,印度在承接中国转移投资方面“成果有限”,并指越南、泰国等国凭借廉价劳动力、简化税制、低关税和主动签署自贸协定扩大出口,而印度已然落后。
另一关键问题在于,包括iPhone制造在内的印度电子产仍依赖中国原材料和零件。斯里瓦斯塔瓦说:“只有更多iPhone零部件在印度本土生产,印度从iPhone生产中获得的收益才会增加。”他测算,目前苹果在美国每售出一部iPhone盈利超过450美元,而印度仅获得不到25美元,尽管整部1000美元的iPhone都被算作印度出口。
斯利瓦斯塔瓦警告称:“仅仅在印度组装更多iPhone无济于事,除非苹果及其供应商开始在当地制造元件并开展高附加值工序。否则印度份额依然微小,出口数据只是纸面增长——还可能在无实质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引发美国更多审查。”
不同于2007年诺基亚在清奈建厂时带动供应商集群入驻的模式,斯利瓦斯塔瓦说:“现今智能手机制造商主要进口零件并寻求降低关税,而非在印度构建供应链”。
斯利瓦斯塔瓦举例称,某些案例中企业投资额甚至低于其从印度PLI计划获得的补贴。
还有人担心,中国出口商可能试图利用印度作为中转地向美国转口产品。然而,印度似乎并不排斥这一想法。印度经济高官去年曾表示,印度应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建立出口导向型工厂,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这无形中承认印度本土产业政策未能奏效。
但专家警告,这可能进一步削弱印度积累本土技术和壮大自身工业基础的能力。
文章总结称,这一切都表明,除了苹果等公司引人注目的声明外,印度距离实现“世界工厂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斯里瓦斯塔瓦在社交媒体上敦促印度决策者“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物流体系,建立监管确定性”。
他说:“需要明确的是,中美‘重启’贸易只是止损措施,而非长期解决方案。印度必须打持久战,否则有被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