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降关税带动贸易复苏 法国航运巨头:中国出口货运需求激增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航运巨头法国达飞集团(CMA CGM SA)正面临中国出口货运需求的急剧上升,这显示在中国与美国共同宣布调低向对方征收的关税90日后,贸易正在迅速反弹。

这间由亿万富翁萨阿德(Rodolphe Saadé)及其家族控制的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表示,需求的飙升始于为期90天的关税下调措施本周宣布之后。

达飞集团首席财务官费南德斯(Ramon Fernandez)5月16日(周五)在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指:“在接下来的数周和几个月里,这条航线上的贸易将会非常迅速地恢复”。中美协议对海运而言无疑为积极信号。

彭博社引述费南德斯指,在中美两大经济体互征三位数关税后,这家总部位于法国马赛的航运公司中国至美国的货运预订量减少约一半。近日的反弹幅度与当初的下滑幅度相若。

2022年3月4 日,法国圣纳泽尔(Saint-Nazaire)附近,蒙图瓦德布列塔尼(Montoir-de-Bretagne)的一个货柜上印有达飞海运集团公司(CMA- CGM)的标志。(Reuters)

他说:“肯定会有大量赶工出货,没人知道90天后会怎样,所以我们可以预期,凡是需要付运的货物,都会在上半年付运。”

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A.P. Moller-Maersk A/S)以及德国赫伯罗特( Hapag-Lloyd AG)均表示,他们本周的业务量也在上升。

达飞公布的业绩显示,第一季度利润为11.2亿美元(约87.5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为7.85亿美元(约61.3亿港元)。这显示,尽管全球贸易体系动荡,惟该公司仍然盈利甚丰。运量增长4.2%,销售额增长11.5%。

美拟对中国产货轮加征“港口费”

除了关税之外,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政府还计划针对所谓的中国海上主导地位采取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制定计划,对中国制造的货运船舶征收费用。

费南德斯表示,美国举措的破坏性没有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大,指出达飞不到一半的船舶是在中国制造的。

2025年5月13日,美国加州圣佩德罗(San Pedro)洛杉矶港,一面美国国旗在一艘货船和货柜上飘扬。(Reuters)

“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船队,让其他地方建造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他说,“这是可控的,我们会调整。”

去年,达飞、中远海运、长荣海运与东方海外将海洋联盟合作续签至2032年。

费南德斯16日指,特朗普政府尚未就该公司与中国相关航运公司的合作情况提出问询。

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萨阿德家族财富为384亿美元(约3000亿港元)。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