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科技重塑空战局面? 外媒:近身缠斗变为超远距离作战

撰文: 官禄倡
出版:更新:

印度与巴基斯坦历经数日冲突后在5月10日停火,双方由一开始的控制线驳火升级互派战机对决,有报道早前指7日到战况严峻,共有125架战机参与,历时1小时才结束。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就分析,今次局面相较二战空战大为不同,依托于科技对武器开发的帮助,现代空战由以往的近身缠斗(Dogflight,又译空中格斗、斗狗)变为超视距(beyond-visual-range,BVR)作战。

尽管印度否认在空战中折损,但外界透露有6架印度战机被击落,包括法国的“阵风”。报道就点出,这场空战中,双方使用的战机部份进口不同国家,例如巴基斯坦称使用的是中国出口的歼-10C,并且这些战机搭载前沿武器,例如先进雷达与导弹,而这加扩了传统意义上空战范畴。

印巴紧张局势升温,图为2025年5月9日,巴基斯坦一名准军人在卡拉奇港附近持机关枪戒备。(Reuters)

美国电影《壮志凌云》(Top Gun)向观众揭露空战中的战机依靠近距离缠斗,飞行员通过高超飞行技巧在闪转腾挪间调整机枪角度,以击中敌机。不过此种情况则由现时的远距离打击所取代,外界指当时印巴战机距离约150公里,无发生缠斗的可能。

而美国空军官员、国防分析师John Stillion在2015年报告指,早在20年前的波斯湾战争中,这一空战局面就已改变,各国对战机的机动性重视程度降低。

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军用航空高级研究员巴里(Douglas Barrie)就点出“中国、美国以及多个欧洲国家”极为重视空战中,“战术、作战程序、武器以及行之有效的作战细节。”

报道引述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研究员Walter Ladwig指,理想情况下,可在数百公里外用空对空导弹摧毁敌机。他还强调,愈来愈多的专家试图经此以评估中国战机与西方战机在作战中究竟孰优孰劣。

报道认为中国战机的发展或引致西方担忧,还引述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2020年研究,指中国在战机研发中,由进口俄罗斯转向自主开发,并在部份关键领域领先俄罗斯。

2015年11月24日,泰国呵叻府,图为中国歼-10机队在航空展览上飞越半空。(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