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等关税”撕毁美国印太战略 或助中国推动区内自由贸易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对所有进口品征收10%最低基准关税之外,包括中国、越南、柬埔寨、印度乃至欧盟及日韩等盟友在内,还将被征收更高的关税。对中国的实际总关税增加至54%,欧盟和日韩则分别受到20%、24%和25%的关税冲击。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CCCW)博士前研究员赵修业对《香港01》表示,这些举措实际上给中国在印太地区推动自由贸易、增强影响力的机会。

赵修业表示,特朗普的新政策对从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全部征收高关税,实际上是完全撕毁了上一届政府的印太战略。

前总统拜登主政下,美国政府在2022年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不直接改变中国的制度,而是从周边着手,“塑造它所处的战略环境”。报告制定的十大印太行动计划,包括主导印太的经济构架、提升威慑力、加强东盟(东盟)的团结、支持印度的持续崛起与区域领导地位、夯实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扩大对日韩合作等。

特朗普夫妇2025年1月20日早上抵达白宫,与卸任在即的拜登及其妻子吉尔茶聚,图为4人在白宫门前合照 。(Reuters)

赵修业认为,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措施却反其道而行,把印太国家“向外推”。赵修业认为,这实际上会促进印太区域内自由贸易体系和供应链的整合。“中国其实有很好的基础,有RCEP的这个基础框架在,那么我们之前定的比如说5年之内降低多少关税,10年之内降低多少关税......区域内未来自由贸易的进程会加速。”

他表示,作为供应链的上游,同时又是最大的市场,中国可以多做一点主动的开放和降低关税的这种这种措施。

与此同时,由于特朗普不得不面对明年中期选举的压力,赵修业认为中国仍有空间进行反制和观望、不必急于与美国谈判。“因为他在明年的第二季度以前,经济必须平稳或者是有起色,否则的话,这整个选情会很难看。”赵修业说。

图为东盟(ASEAN)及日本领袖2023年12月17日在东京出席东盟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50周年纪念峰会(Reuters)

改善中欧关系的机会?

就“对等关税”措施,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形容是对全球经济的“沉重一击”,与美国的目标背道而驰,表明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欧洲议会最大党、欧洲人民党(EPP)主席韦伯(Manfred Weber)则称,美国此举“是出于恐惧而攻击公平贸易,损害了大西洋两岸的利益。”

许多分析指出,特朗普上任以来对欧美关系的破坏亦对中国有利。但赵修业表示,即便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也不见得会与中国走近:“像之前特朗普对加拿大征关税的时候,实际上加拿大的的反应是跟欧盟走近,就是说加拿大也要融入欧盟这个经济体......我觉得在他们看来,从依赖美国变成依赖中国,不一定是一个更加去风险的选择。因为加拿大和欧盟走近,甚至是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和加拿大和欧盟走近,可能会优先于跟中国走近。”

赵修业又提到,中国与欧盟眼下还有俄乌冲突这一障碍,令双方难以建立政治互信:“俄乌冲突什么时候收场,怎么收场,然后中国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即便中国和欧盟要走近,可能也要等俄乌冲突最终落幕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