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加息虽定 来年不确定因素更多 息口上升比预期快?
美国联储局宣布加息,委员一致通过调高联邦基金利率0.25厘,升至介乎0.5厘至0.75厘,为自2006年6月以来第二次加息。是次议息会议在美国政府即将换届之时召开,市场关注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转向将如何影响联储局对通胀和利率的预期,对来年加息时间表又有何启示。此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油组本月10日达成协议,继油组14个成员国实现2008年以来首次减产后,非油组产油国亦承诺由明年1月起,每日减产超过60万桶原油,实现15年来首次全球主要产油国联手减产支持油价。协议刺激油价上升,若升势持续,或会引发全球新一轮通胀,届时会否让联储局进一步加快加息步伐?
美国联储局于本港时间今天凌晨宣布加息,委员一致通过调高联邦基金利率0.25厘,至介乎0.5厘至0.75厘,为本年度首次加息,以及2006年6月以来第二次。从联储局主席耶伦就本次加息的说法来看,对来年加息时间表有何启示?
来年不确定因素——特朗普
首先,一如市场预期,在本次加息后,耶伦表示预期明年将加息3次,加快加息步伐,较9月时预测的2次上调。不过,联储局声明及耶伦本人皆多次强调,加息步伐仍属温和渐进,又指目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
是次议息会议为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当选以来的首次召开,市场关注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转向,将影响联储局对通胀和利率的预期。特朗普曾提出减税,减少监管措施,并加大国防及基建支出,这些若然成事,皆有助增加未来的消费、企业投资及政府支出,提振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然而,耶伦表示,税务政策虽为增加生产力的要素,但财政政策仅为联储局展望经济的考虑因素之一,她不会在有关于政策的确实细节出台之前作出臆测。
耶伦指加息是信心表现
声明显示,联储局上调对美国经济的预测,预期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1.9%及2.1%,两者均较9月时的预期上升0.1个百分点。至于失业率预期分别降至4.7%及4.5%,同样比早前预测为低。耶伦表示,目前美国经济稳健发展,本次加息决定反映联储局对未来美国经济的信心,相信会继续稳步上扬。
至于通胀方面,联储局维持预期今年为1.7%,明年为1.8%,至2018年将升至2%。由于通胀仍在2%的目标之下,耶伦强调加息保持温和。
“(因为)我和同事们见到(美国)经济稳步向前,逐步达致我们的两个目标:最高就业及价格稳定。”
虽然耶伦表明不会企图向新一届政府或国会提供政策建议,但她认为目前“无明显需要”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以达致充分就业,暗示减税政策实非必要。但她亦补充,国会的考虑远为复杂,“有很多理由可以改变财政政策方针”。
油价向上 加息3次不足够?
另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油组本月10日达成协议,继油组14个成员国实现2008年以来首次减产后,非油组产油国亦承诺由明年1月起,每日减产超过60万桶原油,实现15年来首次全球主要产油国联手减产支持油价。协议刺激油价上升,若升势持续,或会引发全球新一轮通胀,届时会否让联储局进一步加快加息步伐?
按照耶伦过往的说法,加息的前提是通胀稳定于约2%,以及市场接近充份就业。就本次联储局声明,耶伦已表明近月美国就业职位稳固上升,仅通胀仍处于目标以下。当局预期明年通胀率为1.8%,还未达标,在此情况下展望加息3次。也就是说,若明年通胀比预期高并接近目标,加息次数或会更多。
传统理论认为,石油为重要资源,可作为汽车燃料、发电能源、塑胶材料等,油价上升将带动制造成本和物价上调,造成通胀。在美元供应过剩、价格下跌时,加息能帮助收回市场上过多的美元。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时得到试验。当时油价由危机前的1973年每桶3美元升至1979年的40美元,带动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期上升逾倍。
2017未明朗 仍有待观察
不过,在九十年代波斯湾战争引起的第三次石油危机中,油价在6个月内由每桶20美元升至40美元,同期内消费物价指数却相对稳定,只从1991年头约134.6升至年尾的137.9。可见影响通胀的因素难以一概而论。
因此,纵然联储局今次加息在2016年尾开了头,并预期明年将加息3次,但因应特朗普新政府于明年1月20日上台后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油价随产油国联手减产而上扬,来年息口走势仍然有望观察。不能不提的是,特朗普与耶伦并不咬弦,耶伦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及将担任主席一职至任期届满,但外界对此仍抱观望态度,一切还要待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才知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