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分追求一刻快感 高盛:或需反思资本主义运作模式
说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是当今全球资本主义甚至是金融霸权的象征,相信不少人心里都会认同,一些评论更抨击,高盛这些大行正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元凶。正因为这样,所以当近日高盛分析师发表报告,表示可能要就“资本主义运作模式的功效”(efficacy of capitalism)提出疑问时,即时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纷纷予以报道。莫非高盛也认为资本主义逻辑有问题?
彭博社本周发表报道,题为“高盛称可能被迫根本性地质问到底资本主义如何运作”,指出环球投资界近期正热烈探讨一个话题:究竟现时美国企业的边际利润(profit margin,即每投1元可换来多少利润),是否有可能维持在现时的高水平并继续升下去,还是会一如有效市场假设般主张的,无可避免地降回到平均水平上呢?
其实美国企业边际利润变得不寻常地高,已有好一段时间。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边际利润,已从09年的低位,上升至接近25年来的历史高位,堪比1990年代末科网泡沬和2008年金融海啸前的水平。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内以马诺哈尔(Sumana Manohar)为首的分析员,在报告中就审视了各方对美国企业边际利润不断上升的看法,其观点简单而言就是,要么边际利润在数年内大幅下跌,要么大家就需反思下资本主义是什么。
问题的一大关键,在于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这个概念。均值回归在金融市场上可用作解释竞争行为,意指当一个行业有利润时,就能吸引投资者投资直到市场饱和,亦等于回归均值(mean)。换言之,边际利润在正常情况下理应会自然地回归平均值和在平均线上下浮动,目前市场的高利润理应能够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并分薄利润,反之亦然。
虽然高盛认为此可能性不大,但万一边际利润真的持续上升而不是大幅回落到均值呢?高盛直言其含意令人不安。“若我们错了,高边际利润趋势未来数年果真持续上升(特别是当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下),那就有需要对资本主义的功效提出更大的质问了。”
事实上,高盛并非首次讨论有关问题,只是这次终于把话说得白了。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各国大规模进行量宽政策,廉价资金充斥市场。资金到处流窜,变相鼓励企业进行经典两步曲:增加并购及回购股份,就是这两步曲已推进至尾声,令高盛认为高边际利润的现象无以为继。
环球市场几年前开始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潮,其结果是提升部分行业的集中程度,竞争随着企业数量减少而下降,入场门槛上升。大型并购近年不缺例子,包括由股神巴菲特持有的食品王国亨氏(Heinz)与同业卡夫(Kraft Foods)合并以及大药厂辉瑞(Pfizer)与知名肉毒杆菌生产商Allergan合并,成为全球最大药厂。竞争减少,边际利润或赚钱能力上升是必然的事。
不过,随着并购机会慢慢减少,企业管理层为了向股东有所交代,就会进行第二步曲:回购股份。
回购股份只能氹股东开心,但却没有资金投资到实质的项目,例如是加人工及创新研究等等。最佳的例子是苹果公司,苹果坐拥巨额现金但却无法为资金寻找出路。华尔街著名激进投资者兼苹果股东伊坎(Carl Icahn),就曾多次要求苹果回购股份。苹果自2012年8月宣布回购计划后,股价曾最多升四成,惟升幅最近已全数蒸发。所以,回购股份所造成的赚钱能力上升只是虚象,只能为股东创造一时快感,而不是坚实持续的盈利增长。
马诺哈尔指出,一般而言,企业边际利润的扩张,主要关乎四大趋势,分别是强劲的原材料价格、新兴市场的套利成本(意指企业可在新兴市场以较低成本生产)、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以及新科技的诞生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目前很多企业主要却是靠借钱举债去搞合并又或回购股份,从而令边际利润持续增加,而不是透过企业内部投资去推动;更讽刺的是,市场似乎还在变相嘉许鼓励这些企业。高盛提出的问题就是:这样得来的边际利润,难道会继续愈升愈高吗?
高盛剖析了对企业边际利润终将下跌持支持和反对的两边观点。简言之,支持者认为企业的持续整固、成本下降、以及控制成本方法得宜,是边际利润不断上升的关键,但高盛的分析认为,在现时环球经济需求疲弱和产能过剩下,边际利润如无意外即将下跌。事实上,资本主义信奉者认为最有效率的是市场,过去多次的历史亦证明,边际利润最终将回落到历史平均水平。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