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切腹45年后 他的修宪主张能被理解吗?
45年前的11月25日,一个寒冷而晴朗的早上,演歌歌手村田英雄东京家中的电话忽然响起,来电者是小说家三岛由纪夫。可惜村田身在350公里外的岐阜县,连续第10年参加日本放送协会的“红白歌合战”。三岛致电祝贺,不料成为绝响。这通电话没有不寻常的地方,不寻常的是收线后两小时,三岛在东京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切腹自杀,形成“日本战后最大的谜团”。日本国内对三岛及其切腹反应两极,事件背后种种对国家造成巨大冲击,亦对日本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曾经三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世界称为“日本的海明威”;著有多部代表作,如小说《金阁寺》、《假面的告白》以及《丰饶之海》等等,部分更被改编成电影。三岛与另一位文坛巨擘川端康成有很深厚的交情,二人亦师亦友。
事发当天中午,三岛由纪夫带领由他创立的武装组织“盾会”4名成员,前往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以“献宝刀给司令鉴赏”为名,闯入总监办公室,挟持师团长作人质。其后,三岛站在高台上向近千名自卫队成员发表演说,游说他们发动政变,废除禁止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
“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他大声疾呼:“放弃物质文明的堕落,找回古人淳朴坚忍的美德与精神,成为真的武士……自卫队不觉醒、不站起来,就无法修宪,永远只是美国的佣兵!”
事与愿违,7分钟的演说结束后,众人报以嘘声和嘲笑,甚至有人骂他是“疯子”。三岛明白自己的号召彻底失败,于是回到总监室内,按传统日本武士的做法,冷静而准确地利用军刀剖开左下腹,再让同伴砍下头颅,终年45岁。
川端康成步其后尘
这次惊人的切腹事件发生时,包括川端康成在内的多位作家赶到现场,争相要求入内见三岛。可惜,当众人抵达之时,三岛已经身首异处。
川端受这件事的刺激尤深,日后曾对学生表示:“脑袋被砍下的,应该是我。”川端主持了三岛的葬礼,并公开赞扬他说:“三岛的精神仍然活在许多人心中,并将载入史册。”
三岛切腹后约一年半,川端吸入煤气自杀,未有留下遗书。日本文坛两个巨人相继自尽,更令谜团历久不散。
三岛切腹动机成谜
三岛的辞世引起不少猜测和疑问,众说纷纭,传他曾向精神科求诊,疑因精神失常走向极端。不过,曾撰写《自卫队的影子部队——杀害三岛由纪夫的真实告白》一书的前自卫队军官山本舜胜反驳说,三岛的自杀绝非疯狂,他曾接受自卫队的特务训练,对自卫队期望颇高,只是在修宪问题上,不满自卫队辜负了他的期望。
山本舜胜呼吁国人学习三岛“忧国忧民、慷慨捐躯精神”,并相信三岛所提倡的“天皇信仰高于人道主义”,可成拯救现代日本的灵丹妙药。
研究三岛的学者佐伯彰一指,事件与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关,“川端获奖为三岛君带来颇大的冲击,这和作家的自尊心有关的微妙问题。三岛君很介意自己的书是否畅销,是非常好胜的人。”但三岛比川端小26岁,算是晚辈;且以他的文学成就,日后要拿诺贝尔奖也绝非不可能,若说因未获奖而切腹令人费解,也较牵强。
成长于“一切皆错”的战时
三岛是继1960年代的岸信介等人后,新一代的日本右翼旗帜人物,这与他成长的轨迹不无关系。三岛生、长于日本帝国,体会到国家在这时期的末日余晖。
三岛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平冈定太郎原是农民,因考上东京帝国大学而踏入政坛,娶贵族出生的永井夏为妻。永井夏生于显赫的武士之家,在王宫度过少女时代。这样的家庭背景,营造了三岛的贵族情结。
三岛19岁时,战局对日本极为不利。他此时收到征兵通知,翌年先在群马县的兵工厂担任勤劳动员,跟着正式入伍。但三岛出发往前线前患重感冒,被军医误诊为肺病,遣送回乡。而他所属的部队在抵达菲律宾后,几乎全军覆没,这使得他内心一直存有苟且偷生的遗憾。同年,好友莲田善明以陆军中尉的身分在马来半岛自杀,日本战败,加上年仅17岁的妹妹美津子因伤寒病逝,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年轻的三岛陷入人生的低谷。
三岛生前接受《朝日新闻》访问,谈及他激情的由来时说:“成长于战争时期,而且在20岁时得知以往一切都是一个错误。”
修宪护宪之争
日本战败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对日本仍有所忌惮,想出了一个令日本永远无法和美国作对的策略。被美军占领的日本于1946年实行《日本国宪法》,订明“放弃战争”、“不保有战力”以及“没有交战权”。根据这套宪法,日本不能拥有军队。
此外,美国亦有致力改变日本人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针,例如将日本学校有关“修身”的课程,连同传统美德,例如“孝”、“智”、“勇”、“信”等等一并废除;并且向日本人灌输“战争”、“军队”以及“国家”,都是“绝对恶”的观念。
为了确保这个原则,美国在1951年和日本签订《日美安保条约》,承诺保护不能拥有战力的日本。根据条约,美国可以任意在日本设立基地,而且即使美国人在日本犯法,日本也没有审判权。
三岛清楚知道,这是个畸形的协定,世上任何一个主权国也不会接受。他痛批战后的教育是“亡国教育”,愤而成立武装组织“盾会”。
影响力超同代人
三岛认为日本需要的不只是“国家的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独立”,他坦言:“日本战败20年,拜工业化所赐看来平安无事,但在精神层面上却见不到任何重建。”是故他生前极力主张修改宪法,亦影响了后继的右翼分子,如石原慎太郎等。而这个立场,至今仍在日本引起不少争论和分歧。
不只日本,三岛的影响力亦及于外国政治家,如前塞族领袖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zic),便是其中一人。
日本诗人高桥睦郎相信,三岛对国家宪法的忧虑,充分反映在当今年轻一辈身上,令他们反叛、追寻身分认同、向幻想进发。在5年前的一次访问中,高桥说:“三岛预视了今天日本年轻人的身分认同问题,可以说他是为了这代人而牺牲。”
修宪和护宪的论争,在当前的日本政界,可算是最火热的议题之一。然而,碍于三岛由纪夫极具争议的一生,日本政界很少人敢提起这位人物。
三岛的切腹容或太偏激,他的一些想法也近似精神分裂,令人费解。但三岛对国家的批判绝非无的放矢,而他也深明自己的想法超越了同时代的人。正因如此,他曾对太太说:“也许我不能立刻被了解,但这是没问题的,因为50年,或者100年后,日本将会明白我。”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