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铁钩十件大褛 伊朗“友善之墙”全球遍地开花 香港难仿傚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墙壁,从来都只令人联想到隔阂。伊朗民间最近自发发动的“友善之墙”(Wall of Kindness)举动,却为“墙壁”这冷冷的词语添上暖意。伊朗有善心人在街道墙上钉上一排钩,呼吁民众放下一些不要的衣物,供有需要人士拿取。“友善之墙”这个概念旋即传遍伊朗国内,守望相助的力量升华,“友善雪柜”、“友善书架”等等陆续出现,全球多地近日甚至效法这概念,中国、巴基斯坦以及美国等都在社区设立“友善之墙”。香港天文台预料,本港气温将于周一(2月1日)再度转冷,港人又能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友善之墙”?

伊朗近月出现多幅分享衣物的友善之墙。(网上图片)

香港外墙多属私人 仿傚难度高

不过,在贫富悬殊情况极为严重的香港,至今都未有相类似的做法。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黄健伟指,本港很多街头的墙壁,都属于私人住宅大厦或商厦,管理较为严谨,要在墙上挂钩送暖难度甚高,难以仿傚外国的分享墙,加上香港执法部门对街头摆档管理严格,要寻找“友善之墙”的地方绝非易事。

自行拿取 不伤害人的尊严

伊朗国内在过去大约一个月出现了数十幅绘上美丽色彩的友善之墙。无人知晓谁发起这个善心举动,只知伊朗人都很支持,这些友善之墙大多是民宅的外墙,均写上“若不需要请放下,若需要请拿取”。“这代表了怜悯之心。以前我不知到捐献会落到哪里,现在,有需要的人就可自行拿取所需的。”塔瓦索利在德黑兰中部一幅友善之墙挂上一件冷外套。“友善之墙是一项美好举动。这样有需要的人便不用逐家逐户乞求了,也不伤害人的尊严。”马利亚尼也在钩子上留下一件女装长褛,希望能协助有需要的人。

伊朗愈来愈多地方设置“友善雪柜”,分享食物。(网上图片)

“友善”雪柜及书架 分享粮食书本

在德黑兰北部一个较富有的社区,居民都在友善之墙挂起大衣、裤子、帽子,甚至手袋。在下城区一个公园不时有流浪汉及瘾君子流连,该处有人设置了一个“友善雪柜”让穷人拿取食物,还有人留下书本、鞋子及毛毡等。雪柜上贴上“给身体的食物”的标语,书架上则写了“给心灵的食粮”,可见伊朗人予的关爱不止是身体上的温饱。

在没有管理下让人取物有一定难度,至少伊朗人没有猜疑太多才能令事情发生,一个慈善机构自去年10月起着手推行“友善雪柜”计划,并于德黑兰较贫穷的Shush社区设置了首个雪柜。负责人海达里直言,起初人们对计划都很悲观:“Shush偷窃问题严重,有人说不用24小时雪柜就可能被人偷走,也有人说,可能会有人把食物统统据为己有,但这些情况最终都没有发生。”甚至连做生意的也不怕蚀底,当地一家面包店外放置了装有面包条的篮子,在旁写着:“让买不起面包的人拿取。”

内地网民质疑:衣服可能被变卖

伊朗人的善举透过社交网站广传开出,在短短一两个月,全球各地都陆续出现“友善之墙”,中国河南、浙江都已出现多幅友善之墙,义乌、温州等地也有网民表示要复制这个做法。不过也有网民质疑,有些有人可能会拿了衣服去变卖,提议中国版的友善之墙该要为衣服加上标签,以防捐献衣物遭人滥用。

内地近日也出现多幅友善之墙。(网上图片)
加拿大有善心人为灯柱“穿衣”,供有需要人士自行拿取。(网上图片)

灯柱铁丝网 变身友善之墙

巴基斯坦的“友善之墙”形式略有不同。克利夫顿(Clifton)的民众在上周六发起为期两周的活动,设立摊位供人捐赠旧物,让有需要的人即席领取。大班孩子兴奋地挑选衣服,成人则在拣选食品、衣物。发起人表示,希望可定期发起这类活动,并推而广之。

美国及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有人仿傚这个做法。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有人把铁丝网变成友善之墙,供人捐献衣物;加拿大一对夫妇也带着孩子,把收集得来的厚衣物“穿”在街头灯柱“身上”,让有需要的人拿来保暖。衣物上还挂有一个标签:“我不是失物。若你抵受在严寒,请穿上我保暖。”友善之墙不过是一个表达形式,有网民也形容:“墙壁使我们想到隔膜,但这些街道的画面令人与人之间更接近了。”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