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终建全球首个海洋保护区 举世最大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CCAMLR) 24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在今年南极洲生态保护的国际会议上一致同意,在南极洲罗斯海建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MPA),成为国际海域上首个保护区。协议规定在这片157万平方公里的海面禁止捕鱼35年。环境学家欢迎此项保育措施,指出该处海域是地球上最原始质朴的海洋生态系统。
今次计划是国际海域上首次,由新西兰及美国提出,获所有与会国家(包括中国和俄罗斯等)支持,同意不准在海域带走任何东西,包括海洋生物及矿物质。不过,议案容许在特定的海域捕获磷虾及鳕鱼作研究用途。
今次可说是国际社会和列强多边合作推动生态保育的一次重大胜利和成果。被联合国任命为“大洋守护者”的Lewis Pugh 曾到南极洲罗斯海游水,唤起人们加深对认识保护该处水域的重要性。他对计划感到十分兴奋,并表示:“这是地球上最大的保护区,亦是公海上最大规模的海洋保护区,之前一直很大程度上未受保护。”
罗斯海的面积不算大,只占南部海洋面积2%,但它却是全球近四成阿德利企鹅、三成南极海燕及6%南极小须鲸的居所。该处海域对全球的生态同样重要,因为该处深海有着大量的微生物养分,会随水流流向世界各海洋。该处亦是作为鲸鱼和海豹主食的大量磷虾的居所,而磷虾油亦对三文鱼养殖尤其重要。早前,因过度捕鱼及气候变化而严重影响牠们的数量。
这场国际会议在本月17日于澳大利亚召开,原本讨论于2011年提出的于南极洲东海岸及罗斯海建立两个保护区的议案,中俄曾对此两项建议有保留,忧心会开先例在其他国际海域实施。另一项于南极洲东海岸建立保护区的建议由澳大利亚提出,今年仍然未得到全部国家的支持。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