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工时员工反更勤力 每天自发工作多4小时
近年很多人都选择自由工作(freelance),但这条路往往不易走,有自由,却接不到工作。找一间公司做全职,工时长,又要被迫待在公司,有工作,却失去了自由。面对这困局,不少欧洲公司都选择推出创新的工作制度,德国便是其中一例。去年德国政府更提出“工作4.0”,响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提倡更弹性的工作制度。很多大公司都渐渐作出改变,推出各式各样弹性工时、home office等工作制度。但这种改变,到底于谁有益?又是否糖衣毒药?
推每周37.5至40小时弹性工时制
德国愈来愈多大公司,例如电动工具品牌博世(Bosch)与汉莎航空(Lufthansa),推出新式的弹性工作制度。在新的制度下,公司容许员工自由调整每天的工作时数,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全部由员工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最后达到一定程度的累积工作时数就可以了,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须为37.5至40小时。有些公司甚至不替员工的工作时数设限,只要你能够“交到功课”,完成特定的工作项目,在公司逗留多久,都不是重点。
弹性工时衍回礼心态 每天工作多4小时
然而,《欧洲社会学评论》(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今年8月刊登一份探讨德国工时的研究报告,发现享受弹性工时的人,每天要工作多近4小时。
有份参与研究的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讲师钟希君(Heejung Chung,音译)表示,无论是任何职业、任何职位,雇员的工时愈自主,超时工作问题愈严重。
她指出,这或许是出于一种回礼心态,雇员认为雇主给予他们工时的弹性是礼物,他们要更勤力来回馈;或者是,弹性工时令雇主更重视工作成果,雇员的工作量因而更大,竞争更激烈,工时变得更长。
弹性工时下 男较女多储1,000欧元
钟希君的研究也发现,弹性工时不但会增加工时,也会增加了雇员的收入,但是这只限于男性雇员。
报告发现,弹性工时同样会令男性及女性雇员的工时增加,可是往往只有男性得到超时补水,令他们平均每年多储1,000欧元(约8,600港元)。钟希君指,雇主倾向认为女性利用弹性工时主要是为了迎合家庭生活需要,令她们得不到男性雇员所得。
政府愿每月资助家长300欧元以缩工时
德国家庭部长施韦西希(Manuela Schwesig)今年7月呼吁德国的家长花少一点时间工作,花多一点时间陪伴儿女。
她不是光说而没有具体方案:她建议所有有8岁以下孩子的家长每周工作32小时,并称政府有能力每个月向每对父母发放300欧元(约2,600港元)津贴以弥补工时缩短的损失,父母最多可向政府申请两年津贴。她指,计划一年不会花多过10亿欧元(约86亿港元)公帑。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