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自由博爱】法司法部长请辞抗议反恐法 圣战题材片照上映
法国社会所推崇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于去年就受到严重挑战。2015年初有查理周刊遇袭,11月则有导致130人丧生的巴黎恐袭,两宗均与近年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有关,社会上要求严厉反恐不惜犠牲自由的情绪日益高涨,然而仍有不少法国人坚持,不能因为恐怖袭击威胁,就在自由平等博爱等原则上妥协。法国司法部长就因为反对一项褫夺已定罪恐怖分子法国国籍的法案而请辞,另外一出圣战题材纪录片亦获准上映。在他们眼中,牺牲法国社会信奉的崇高精神,其实与输给恐怖主义无异。
有时候坚持是抵抗,有时候抵抗意味著离开。(Parfois résister c'est rester, parfois résister c'est partir.)
法国司法部长托比拉周三早上在社交媒体twitter留下上述的片言絮语,并向法国总统奥朗德请辞,原因是她反对一项授权国家可针对拥有双重国籍的已定罪恐怖分子,褫夺其法国国籍的法案。63岁的托比拉表示,法国面对的恐怖袭击威胁的确非常严峻,但事实证明法国人有能力抵抗这些胁迫,法国不应因此而放弃共和国的价值观。
虽然总理瓦尔斯(Manuel Valls)反驳新法例只针对双重国籍者,是要避免有人因被递夺法国国籍而变成无国籍人士,又指条例只适用于犯下最严重罪行的犯人,不过托比拉和左翼人士认为,新例实际是将拥法国公民分化成拥有双重国籍和单一法国籍两种,只有拥有双重国籍的法国人才有可能受此惩罚,俨如二等法国人,是一种分化国民的歧视政策。此外,这种惩罚政策,也不见得真能防止极端分子发动恐袭。
托比拉出生于法属圭亚那,这位拥抱左翼思想的司法部长,长年不受法国主流政治所喜,直到2012年左翼社会党执政,新上台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委任托拉比为司法部长,推动准许同性伴侣结婚的法案,她亦于2013年不负众望完成政治任务。法国政治学者夸尔塔斯(Bruno Cuatres)指出,当奥朗德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越来越偏离左翼思想时,托比拉的言论,经常令社会党的政治立场变得有点无棱两可。或许法国司法部长的另一个名衔——国玺守护者(Garde des Sceaux,英语可译为Keeper of the Seals),令到托比拉肩负的道德责任实在太沉重,为了刻在国玺上的自由女神,向来坚信左翼思想的她,今回与奥朗德终出现无可挽求的严重意见分歧,不得不分道扬镳。
除了托比拉甘愿放弃权位也要坚持博爱平等的信念,一些法国人亦在文化层面,遏力捍卫这些崇高信念,不因恐袭威胁而改变。
一套名为《Salafistes》(意译:沙拉菲主义者)的电影,纪录了由马里古城廷巴克图(Timbuktu)于2012年被盖达及其他武装组织占领后,到现在出现ISIS渗透后的情况,原意是要显示当地人民目前的生活面貌。电影导演马戈林(Francois Margolin)指,片中的受访者解释了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理念,并揭示了他们如何实践这些理论。他相信观众有智慧作出正确的判断,不会受极端思想所迷惑。
然而反对者质疑,并非每人都可作出明智分辨,认为这套电影存在宣扬沙拉非主义这种原教旨主义思想的风险。负责为电影评级的法国国家电影局指,片中展示了2015年初查理周刊袭击后一名中弹身亡警察的映像,认为电影“有辱人格”。法国文化部长佩尔连(Fleur Pellerin)看过电影后则认为,电影并没有大力反驳片内极端分子的言论,不过当局在最后仍“维持原判”,在首映前最后一天,将它评为18岁以下人士不准观看的级别,可以公映。在法国,只有片中有大量色情或暴力画面,才会获此评级,而纪录片遭到如斯对待更是绝无仅有。
电影原定在30间戏院上映,经评级后仅得3间愿意继续放映,但由于圣战题材在现今法国极度敏感,仍可上映已算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肯定。(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