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题】英美加警校园执法敏感 警慎重用武 学生变通避冲突
港大学生冲击校委会会场、包围主席李国章等人,在社会引发不少议论。回看外国,学生在校园发起示威引发社会各界聚焦议题,十分常见。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专栏作家亚卡巴斯基(Konrad Yakabuski)就曾发表文章,肯定学生就社会议题引起示威的出发点,“如果学生出于害怕或对现状满足,没有示威,社会就遇上大问题了。挑战现存体制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民主的基石。社会改变通常始于校园,这个地方是国家良知的宝库。”
不过当示威行动引发冲突混乱场面,如何妥善处理,往往并不容易。校园外,任何人的行为都有可能受执法部门监管,但在校园这个“良知宝库”内运用警权,相比下就较为敏感。面对校园示威,各地警方会在何时介入、使用什么执法手段?去年发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和英国伦敦的校园示威,还有2011年的美国加州校园示威,也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在决定应否报警求助下,校方必须慎重,前来到场执法的警察更不应滥用武力,而在另一边厢,学生也应该有灵活变通的智慧,以进退有道的方法表达意见;倘若没有妨碍危及他人,示威行动就应该得到尊重。
加拿大魁北克省去年3月及4月之间就掀起学运浪潮,反对政府上调高等教育学费的计划。当中以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UQAM)的校园示威最为激烈…(更多)
2011年下旬,“占领运动”席卷全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示威者11月18日在的草坪上静坐,手拉手串成人链。警方到场驱散示威者时,有人拍摄到两名警员向静坐的学生面部直喷胡椒喷雾…(更多)
英国伦敦都会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LMU)校方计划售出隶属设计学院的建筑物群,引来教授及学生反对,示威者上月圣诞前夕占领其中一幢建筑,引来校内外人士的声援,纷纷前来打气、提供物质。纵使示威者的占领行动持续一周,但校方没有召唤警方相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