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风波】变性人大胜 奥运放宽测试指引 毋须手术也可参赛
国际奥委会发出最新指引,容许未接受变性手术的人参与奥运比赛,仅需检查男性贺尔蒙睾丸酮(Testosterone)水平。该会指新指引的目的是与社会同步,不应剥削变性人参赛的机会。不过有分析担心放宽规范可能令男变女的变性运动员在体能上占优,打着公平旗号的行动,最终反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国际奥委会于2003年10月讨论容许变性人参加奥运会;翌年5月,该会决定采纳会上的建议,并制定对变性运动员的要求,当中包括必须接受变性手术,及必须接受最少两年的贺尔蒙疗程等。
事隔12年,国际奥委会再发表指引,指自2003年以来,社会上对性别认同认知程度增加,不少国家亦就变性人制定相关法例,因此认为需确保变性人有机会参与运动竞赛;该会希望赶在在今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前实行。
该会指,要保障运动场上有公平竞争,要求变性人完成外科手术作为参赛的先决条件没有必要,而且可能与法律及人权概念相违;但亦强调确保比赛公平仍是运动比赛最重要一项,新指引内的任何条文亦将遵从世界反运动禁药规例,并随时因科学及药物的发展再作检讨。
仅限制睾丸酮水平 称回应社会需求
新指引不再要求变性人接受变性手术,由女性变性为男性的运动员基本上无任何限制;但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运动员,则须确保睾丸酮水平在比赛前最少12个月及比赛期间低于10 noml/L。
委员会医学主管Richard Budgett表示,希望新指引促使其他体育组织也会定立关于变性人的规则;又指新指引仅提供医学及科学委员会认为的最佳建议,不是规则或条例,而且尚未提交予执行委员会审批。前主席Arne Ljungqvist则表示,新指引是根据社会及政治改变而提出,需采纳现今的世界法律。即使变性运动员个案较少,但是关乎人权的议题,需要回应。
有不少人质疑,男性天生体型上的优势,在接受贺尔蒙疗程、甚至变性手术后仍然存在。不过早在2011年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放宽对变性运动员的要求,变性运动员毋须接受变性手术,接受睾丸酮抑制治疗一年即可参赛。相关医学顾问专家认为,男性接受雌性激素或睾丸酮抑制治疗约一年后,在力量和耐力上的优势就会消失。
有保守人士则认为奥委会是次提倡公平的行动,反而会破坏奥运会的公平性质,影响将较服用违禁药更大。事实上,社会上对于变性人的争议仍大,国际奥委会急于在首次接纳变性人参赛后十多年便降低要求,似乎是过急,仍有很多情况需要厘清。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