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首阶段协议即将签署 美国本土面对的不安
中美首阶段贸易协议于当地时间1月15日早上签署,但两国到底达成怎样的内容,至今仍然是个谜。即使外界有不少揣测指协议可能为美国不同阶层人士带来好处,不过对于当地可能受惠的农民等而言,他们面对的却可能是一片焦虑和不安。
一般而言,像贸易协议这类型的双边协定都是由负责的经贸官员签署,而总统通常会在场见证。不过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后,他差不多为所有协议签署,而且协议内容本应交由国会审视,其他持份者如商界团体、农民等参与修改细节。
不过华府在这份盛传长达80页的协议中就没有这样做,反而白宫团队和中国政府一直对协议内容甚少著墨。除了是美国贸易代表处早前公布的两页资料,列出很概括的承诺如“北京不会强迫美国技术转移知情产权”或“中国在两年内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等,双方到底在哪些问题上有共识仍是一个疑问。
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耶克萨(Rufus Yerxa)认为协议欠缺透明度,到底中国是否作出新承诺始终是一大问号。他指大家都没看过协议内容,它的执行机制如何、实现的时间表、哪些货品可获豁免等,以及如何举行第二辅贸易谈判等……至今仍是没有人可以掌握到。
另外在公布达成协议前,中国被指多次不想就购买美国农产品做任何承诺,认为有关承诺或会惹来其他国家根据现时的全球贸易准则作出质疑。各地政府都不可向当地企业分配入口限额,否则可能遭受向中国出售数以吨计大豆的巴西和阿根廷等的法律挑战。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曾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及世界贸易组织(WTO)担任要职的希尔曼(Jennifer Hillman)认为,如果购买大豆的不是中国政府,而是任由当地进口商采购,到底如何监察购买量、以及他们从何保证购买美国产品,肯定会困难重重。
另外,华府到底会否在协议中写入刚才提到的细节亦未明朗,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14日表示,披露所有采购协议资料对于特定市场可能帮倒忙,加上强调在达成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前都会维持关税,因此美国企业是否从首阶段协议取得有利位置,他们都似乎没有太过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