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秩序之争 奥巴马受三重打击
“重返亚洲”是奥巴马外交战略的核心,然而8年光阴转眼即逝,中美在贸易领导地位与地缘政治影响力上的角力白热化,奥巴马屡次表明不欲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权落入中国手上,并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守住西方制订全球经济规则主导权的关键,但他最后一次的亚洲行,却笼罩在这两大协定难产的乌云之下。
奥巴马在任内推动TPP与TTIP这两大自由贸易协议。TPP谈判始于2010年3月,美国与11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在去年10月初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自由贸易,以及在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上统一规范。然而TPP在美国国内面临重大反对声音,压力既来自控制国会两院的共和两党,亦来自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上月表明,参议院不会在今年表决TPP,意味奥巴马明年1月卸任前无望拍板,由于两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特朗普均明言反对,TPP可能胎死腹中。
奥巴马出发前往亚洲前,白宫便再三警告国会,若在奥巴马卸任前还不批准协定,势必削弱美国在亚太区的领导角色。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Michael Froman)近日便这样斥责国会拒绝通过TPP:“我相信到最后,国会都不愿亲手把通往城堡的锁匙交给中国。”
TPP国会拒批 TTIP德法唱淡
TPP前景不明朗,“兄弟”TTIP同样触礁。美国与欧盟自2013年起就TTIP展开谈判,至今已谈判了14轮,若然成事,TTIP涵盖成员将占全球经济生产总值一半,以及全球商品及服务贸易的三分之一。TTIP同时还是西方同盟的合作。有分析认为,在新兴市场全速发展之际,TTIP也许是西方继续主导全球经济秩序的“最后机会”。
不过欧美之间的谈判并不理想,彼此间有众多细节未能妥协,各欧盟成员国的取态不一,适逢英国于今夏公投决定脱离欧盟,欧盟内部变数良多,亦为贸易协议谈判蒙上阴影。
在奥巴马启程前夕,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主动指出,美国与欧盟协商的TTIP已经夭折(de facto failed),“只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法国贸易部长费克尔(Matthias Fekl)随后表示,将在本月欧盟部长会议上要求暂停TTIP谈判,理由是当前的协议内容只对美国有利,“这不是盟友之间应有的磋商方式”。
加拿大加入 亚投行如虎添翼
反观中国领导的亚投行,近日却迎来佳音。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上月底首次访华,在会见中国企业家时表示“正积极考虑加入亚投行”,翌日便已落实加入。加拿大既成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北美国家,也是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及韩国之后另一加入亚投行的美国盟友,未有理会美国呼吁。
本身已有57个创始成员国的亚投行,获加拿大加盟后将如虎添翼。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日前在杭州透露,新一批申请的成员国有24、25个,包括来自东欧、北非、拉美,而加拿大是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预计这批申请会于今年底前完成手续,明年就可正式成为会员。亚投行亦已投入运作,在6月底前正进行四个亚洲基建项目,包括孟加拉铺设电力、巴基斯坦公路、印尼棚屋区重建等,前景似乎相当乐观。
美国党争 如意算盘打不响
TPP、TTIP与亚投行性质上并不相同,前两者属于区域贸易组织,后者则是支援地区基建的多边投资机构。不过,在政治外交层面上,它们也代表中美在国际影响力的比并。美籍印度裔国际关系专家康纳(Parag Khanna)撰文指,TPP及TTIP能否促成,将影响到西方是否能够守住全球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他指出,特朗普与其他反对TPP的人未能明白,大家正身处一个三极化经济的时代:北美、欧洲、亚洲各代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一,当中亚洲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两地快两倍,全球超过一半人居住在亚洲,高速城市化也产生大量新的中产阶层消费者,TTP的战略价值对美国来说也相当重要。他总结:“未来全球增长点在亚洲,无论美国在不在,亚洲都会发展好自己,中国却是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