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峰会】南海争议以外的东盟 以经济合作重塑向心力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东盟明年就走到第50个年头,在中国一带一路,美国重返亚太,印度东向政策的3大战略夹击下,他们正着力发展区内经济合作,重拾“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安全思想,在争议下重新上路,亦是今次峰会值得关注的重点。

东盟各成员国领袖于开幕礼中手牵手,以示团结。 (Getty Images)

东盟宪章的第1条中表明,“以东盟为中心”是东盟塑造对外关系及区域架构的核心概念,目标是成为一个开放、透明、包容度高的组织。但从南海于近月的争议来看,中美在区内的角力确实令“以东盟为中心”这概念受损,有回到以国家出发的迹象。

杜特尔特或会于东盟峰会中,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单独会面。(路透社)

从南海问题上看,由于牵涉到多个成员国的利益,东盟内部处理安全问题上的能力明显不足。当时东盟无法统一各成员国采取一致立场,最终因中国的盟友柬埔寨希望保持中立,就撤回了声明要提及仲裁的要求。

另外,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或将会在东盟峰会中,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单独会面,就中方开发黄岩岛的问题上商讨。与此同时,据《美国之声》报道,东盟很多国家不愿卷入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争议,为的只是避免组织陷入“美中代理人战争”。

区内经济合作拾级而上

南海争议在近月令东盟看起来软弱无力,十个成员国根本无力对抗周边大国的压力,仿佛令地区回到冷战时大国博奕下的战场。但今日的东盟坐拥超过6亿人口,整体去年的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美元,其内部的经济实力已非昔日般差劲;十个成员国的军费在16年内已经倍增。

与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及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不同,东盟内部的经济交流活动活跃,确实有力自成一派,让各成员国自强。东盟去年年底就成立了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成立目的正是产生联盟内的“内需”效应,借此减低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东盟区内的经济活动正稳步发展。(金融时报)

组织的成立亦让区内企业的期望改变。越南最大的乳业公司Vinamilk就正将发展目光放到泰国及缅甸,其行政总裁Mai Kiew Lien期望AEC能令他们的入场门槛降低,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除此之外,“Call的”软件Grab更在东南亚六个国家站稳阵脚,正是区内经济融合的最佳例子之一。

近20年前于将互联网带入印尼的Shinta Witoyo Dhanuwardoyo就指:“若你想创业,东盟应是你第一件要留意的事”,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行政总裁Piyush Gupta亦指“区内有很多事正在发展,只是速度未如理想”。但无论如何,东盟各国领袖正专注于发展东盟“内需”,而这就是他们发展军备、抵抗周边大国的先决条件。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