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特朗普贸易战让步 美媒直呼中国强硬派胜利
“谈妥”第一阶段协议后,中美相互喊停原定于12月15日上路的关税。中美初步贸易协议意味着什么?美国《纽约时报》12月16日刊文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贸易战上的首次退却,把胜利送给中国的强硬派。
成败取决于北京
在12月15日谈及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时,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证实,虽然协议文本还需要进行翻译和修订,但已“全部谈妥”。
莱特希泽透露的协议部分内容显示,2020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倍,若该协议执行顺利,则将在第2年增加近3倍。中国还承诺在未来两年内至少会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其中农产品的总价每年将增加到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
德国之声称,这个协议既没有像北京希望的撤销旧关税,美国农产品购买实际总量也只是单方放话。这一剂“止痛针”会有多少效果仍然存疑,因为至今文本和相关细节都没有公布。中国专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称,贸易战的代价“相当可观,且影响深远”。
按照莱特希泽说法,两国官员仍在确定正式签署协议的日期,而协议成功与否取决于北京官员。“到最后,整个协议是否有效取决中方而不是美方官员的决定。如果是强硬派做决定,会是一个结果;如果是改革派做决定,也是我们希望的,又是另一个结果。”
中国强硬派的胜利
对于中美“谈妥”第一阶段协议,《纽约时报》12月16日刊文批评特朗普让步,警告这可能会导致一场更持久、更棘手的贸易战,以及中国对经济改革的强硬抵制。
特朗普在概述中美两国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包括,推迟1,6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新关税,首次同意大范围降低对中国商品已征收的关税,把对服装等每年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关税减半。这对2018年曾把自己描述为“关税人”、信奉贸易保护主义的总统来说,是一个惊人的180度大转弯。
白宫把这个协议称为一场胜利,表示中国将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但美国在长达19个月的激烈纷争中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弥补起来并不容易。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他的强硬派支持者可能会认为,这个协议表明他们2019年春季以来所采取的强硬立场是正确的。当时,中国温和派人士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告吹。从那时起,中国一直要求即使是达成部分的协议,也要包括取消关税。美国官员对这个要求先是反对,后在内部进行了辩论,最后终于答应了。
从本质上讲,贸易战打了一年半后,中国似乎找到了一个制胜的策略:保持强硬,让特朗普政府与自己谈判。这种政策变化最终可能会鼓励北京进一步拖延谈判,以达成对中国尽可能有利的协议。更广泛地说,初步协议的达成可能会让已经被削弱的中国温和派进一步边缘化。
“从长远来看,美国将不得不解决中国政策造成的产业失衡所带来的实际影响,而不仅仅是政治影响,”为中国和美国企业提供咨询的阿伦特—福克斯律师事务所(Arent Fox)国际贸易律师麦克尼尔(Malcolm McNeil)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