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携手研发“太空接力” 力撼SpaceX
现时矽谷不少科技公司亦摩拳擦掌为太空经济准备,然而运输技术一直是障碍。就如亚马逊的创办人贝索斯亦曾于今年六月表示,把重工业搬上太空就是拯救地球的最佳方法。因此矽谷不少巨头亦积极研发太空运输科技,包括马斯克的SpaceX及贝索斯的Blue Origin,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亦是其中之一,盼研发划时代的太空运输方式,让运输成本减低,航程亦可更长。
ULA是波音公司及美国航天科技商Lockheed Martin的联合创投公司,截至今年一直承办美国所有卫星发射任务。其行政总裁布鲁诺(Tony Bruno)自2014年上任后,曾誓言要改变公司,提高竞争力,其中布鲁诺投下重注的就是太空货运。
参考SpaceX 发展商用宇航
在太空运输上,马斯克的SpaceX最为人熟识,现时它每年更比ULA有更多次太空任务,威胁ULA的地位。而SpaceX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当时太空科技界的盲点,不把眼光单纯放于政府之上,而放眼商业世界,以可回收火箭掀起太空经济的浪潮。ULA亦期望在此方面与SpaceX争长短,把眼光放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未来经济发展上。
技术进步价格下调 太空经济不遥远
随着技术进步,上太空亦变得较为廉宜,令太空经济并不遥远。2015年,SpaceX就成功把其火箭的售价减至1亿美元以下,部分商用发射更可低至6200万美元以下。由此可见,私人太空任务将会愈来愈多:下一个私人登月任务将在下年发生,而预计于2019年前,将会首次有私人太空船载人到地球近地轨道。
在ULA的蓝图中,它认为到未来5年内,人类会在宇宙轨道生活及工作,并开始制造宇宙采矿及探索需要的建设,准备在2050年前把月球发展成殖民地。配合这些趋势,ULA正研发的可回收火箭系统Vulcan,做法与SpaceX完全不同。
回收小部组 在轨道接力
一般而言,火箭有两个主要部分,一大一小,各自有自己的引擎,第一部分体积较大,负责把火箭带上天,第二部分则负责把火箭带着的船舱前往目的地。SpaceX一直致力回收第一部分,因其造价最贵;而ULA则希望回收第二部分,并留于太空中作接力运输。ULA现正研发一个小型部组,可在宇宙中重新启动及加油,意味着此火箭可以在轨道中航行数周甚至数月。
布鲁诺表示:“当你进入了(近地轨道),你已消耗了到太阳系其它地方的三分二能源。”因此在ULA的新系统下,大型的火箭升上太空后,可由轨道中这“小速递员”接手,把它带得更远。
太空接力 走得更远
太空上可做的活动亦因而变得更为大型,布鲁诺认为:“在太空建造大型基建及支援经济活动亦开始变得实际——一个由这儿到月球的运输系统、低重力制造业、商业环境、小行星斟探。”而近地轨道则成为“太空中的app store”。
能源是最大挑战
然而ULA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太空中得到燃料,因燃料的重量往往是航行的最大成本来源,从地球运送并不可行。一般而言,火箭的燃料是氢及氧,可从水获得,然而要在太空中取得水源,就是ULA的巨大难题。
(Quar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