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指从香港乱局获益 李显龙夫人发文回击【全文】
香港的乱局近来一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有媒体称,新加坡从香港的乱局中获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做出了回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10月26日在社交网络脸书(Facebook)上发表了一篇千字长文,正面回应媒体发表的关于新加坡从香港动荡局势中获益的文章。
她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香港已失去传统的“中国窗口”角色,而面对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竞争;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流动并无济于事,香港应该做的是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角色。
以下是何晶文章的全文翻译:
香港的一些人似乎总爱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 事实上,尽管都曾历英国统治,这两个经济体却截然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对于现代香港,真正该问的问题是:相对于中国,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在英治时期,尤其是在共产党接管中国之后,香港成为了通往中国的贸易窗口。
在后英治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并继续改革和经济开放,香港的这个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制造业原本占香港经济总量的20%至30%,随着香港的制造业迁往中国,制造业占比很快就跌破10%。这意味着香港流失了大量的较为稳定的制造业岗位——从半熟练工人到中层主管和管理层。 如今,制造业占香港GDP的2至3%,连5%都不到。香港已经基本不存在制造业了。所以,香港成为了中国的服务中心。
不妨回想一下:在1949年之前和英国接管香港之前,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哪里?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在上海,同时,在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广州也有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直到英国人的出现,以及战后中国因“自力更生”政策的失败而封关自守,香港才开始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香港真正的竞争者其实是在中国——上海、广州和北京。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规模到了2000年时已达到约1万亿美元,是香港GDP的6倍。
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GDP迅速增长,到了2018年增长了10倍以上。在同一时期,香港的GDP翻了一番。香港GDP现在约占中国GDP的3%。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香港的30倍以上。即便是深圳,虽然在1980年之前只是个人烟稀少的渔村农村,其GDP以及对全中国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密集程度现都已超过香港。没错,深圳是经济特区,但即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深圳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潜力。
因此,人们真正该问的是,香港在中国、在世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流动(而无视资金和人口同样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完全无济于事。
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英国人曾将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站,并将新加坡设置为东南亚香料的贸易站。比之香港,新加坡多了个角色,那就是它曾经是英国远东司令部驻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英国海军无敌的神话。独立后的新加坡找到了生存之道。
香港则向中国提供服务,换取优厚经济收入。约十年前,一些跨国企业决定把公司迁往中国城市,如上海。这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信心增强了,因此他们将中国城市视为香港的直接替代——尤其当这些企业在中国设有大型制造工厂。
无可否认,一些中国人移居香港,或迁往香港工作或生活。对一些中国人而言,香港具有吸引力——它较少约束,例如没有计生要求——但是,这些在中国已开始逐渐松绑。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一些政策和改善生活条件,香港届时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己在中国、在世界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各位,为了给我们的人民、国家、家庭和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善良,更安全的世界,让我们保持冷静,深思熟虑,按部就班,果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