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示威踏入第10周 多国媒体关注前因后果

撰文: 凌俊贤 曹洋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争议持续,本港各区连日都有示威,继8月3日更出现快闪占领红隧,以及黄大仙及将军澳的警民冲突后,来到8月5日的“三罢”。香港的示威运动继续出现在不同媒体,有外国媒体谈论为何香港的示威活动不但仍未止息迹象,更遍地开花。

争议事件成助力 民怨酝酿多年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认为,部分具争议性的事件,成为示威运动持续的助力,当中包括7月1日的立法会冲击事件,以及“721”元朗白衣人暴力事件等。

分析相信,香港人的不满与一直酝酿的民怨有关:政治方面,雨革运动不果、黄之锋及梁天琦等人被捕,以及发生立法会“DQ”风波;经济方面,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年轻人难以“上车”……一切一切令民怨酝酿多年,最终因《逃犯条例》,以及特区政府对示威者五大诉求充耳不闻,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逃犯条例:反《逃犯条例》由6月持续至今。(Reuters)

诉求扩大 不满警方暴力执法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亦形容,示威者的诉求,已由起初的“撤回”条例,扩大到更大的民主诉求,以及表达对警方暴力执法的控诉。

法国《世界报》(La Monde)同样指出,香港金融业界,以及政府公务员等相继集会,反映市民大众仍致力表达对条例的不满,以及对普选的诉求。

美国《华尔街日报》28日在题为《香港冲突愈演愈烈 引发对这片土地前途的担忧》称,冲突的持续升级让人担忧抗议活动正迈向危险的新领域。过去以文明理性着称的香港示威者如今正在尝试更危险的策略,比如在被占领的道路上小规模纵火。抗议者的集会口号已变得更加广泛,包括要求寻回更多被北京方面蚕食的自由和权利,这使得潜在的解决方案更加难以实现。

逃犯条例:“721”元朗白衣人暴力事件引起广大民众不满。(AP)

特区政府有中央撑腰 想与民众对赌

对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7月29日表明,支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依法施政及警方严正执法,及后特区政府展开一连串的搜捕,44人被控暴动罪,《世界报》及《悉尼晨锋报》均认为,这意味特区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想与民众对赌,并加大赌注。

《悉尼先驱晨报》指出,这些威胁并无阻止民众的抗议运动,8月3日更有示威者“快闪”占领红隧,将中国国旗丢落海。

报道更形容当日深夜至4日凌晨,警方在黄大仙的行动,是一个新转捩点:当时数百名黄大仙居民在黄大仙站附近与警方对峙,不少人是穿着拖鞋、无戴口罩、无穿黑衣的街坊,警方及后却在民居附近发射催泪弹驱散。

逃犯条例:8月3日旺角再游行后,警方3日深夜至4日凌晨,在黄大仙与居民和示威者发生冲突,并在民居外施放催泪弹。有示威者手执樽装水,准备扑熄催泪弹。(资料图片 / 李泽彤摄)

林郑无法处理危机 撕裂大家都输

马来西亚《星报》(The Star)则形容,民众对政府的愤怒如此真实,问题是林郑即使有北京政府支持,但却无领导能力处理眼前危机。

《星报》评论指出,纵使民众的不满可以理解,但示威者若将狭义的言论自由,凌架在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之上,以暴力对付警方及意见相反人士,可能会犯上错误,偏离原意。不过文章指出,世上无免费午餐,同样,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总会有伤亡。

吁特区政府回应诉求 平息纷争

《外交政策》分析指,虽然解放军出兵机会不大,但预料黑社会或警方的武力可能会持续升级,以应对示威,惟此举成效仍存疑问。

文章指出,政府最明智的方法,还是面对市民诉求,以暂时平息抗议活动。《悉尼先驱晨报》就认为,8月5日的罢工活动,将是民意的测试点。

CNBC在7月28日在题为《香港暴力事件升级 这是三个可能的后果》的文章中称,示威活动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当局等待抗议活动结束,逮捕集会领导人,“慢慢让城市恢复秩序”;北京也有可能直接干预,派遣军队,宣布戒严令,终结“一国两制”原则,但可能性不大;北京也可能做出“真正的让步”,允许香港人获得完全的民主,让香港人有权不受限制地选举自己的议会和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