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库称中国放贷已远超IMF或世行 但半数贷款不汇报
德国智库研究称,17年来,中国对他国的贷款飙升了十倍,已成最大的官方债权人,轻易超过了IMF或世界银行;但在借给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中,多达半数是“隐性的”。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7月12日报道,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年至2017年,其他国家欠中国的贷款飙升了十倍,从不到5,0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超过5万亿美元。
根据这项研究的估计,对50个从中国借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债务占他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15年的不足1%上升到2017年的15%以上。
报告称,中国放贷的文件是“不透明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借给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中,多达半数是“隐性的”。
这种“隐性”债务意味着,借款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或巴黎俱乐部(一个债权国集团)等官方机构报告或记录。
研究称,2000年至2017年,其他国家欠中国的贷款从不到5,0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超过5万亿美元,这个数额占全球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1%上升到超过5%。
报告称,这使得中国成为最大的官方债权人,轻易超过了IMF或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6月18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中国“一带一路”有助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扶贫,不过报告也认为有关倡议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以及更多的透明度。
面对外界对“一带一路”让穷国陷入“债务陷阱”并使其依赖北京的批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上,承诺整顿其标志性的“一带一路”倡议。
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要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进行,共同打击腐败,零容忍。”习近平承诺,中方愿与更多国家磋商签署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加强海关、税务、审计、监管等领域合作,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合作机制。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6日评论称,习近平26日释放出将调整“一带一路”的信号,他试图平息外国批评人士的批评,这些批评人士指责中国政府对发展中经济体过度放贷。
评论称,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针对“一带一路”的批评之声愈演愈烈,北京方面在宣传“一带一路”时已不再强调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并加大了承诺力度,以确保可持续贷款和打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