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门住难民 英商被斥种族隔离 如纳粹黄星反犹太
2015年进入欧洲的难民数目已逾百万,如何安置数目如此庞大的外来者,是当前各国领袖要解决的难题。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国最贫困的北部城镇米杜士堡被揭秘密实行疑似种族隔离政策,将申请庇护的难民安置在有红色大门的住所。
2015年进入欧洲的难民数目已逾百万,如何安置数目如此庞大的外来者,是当前各国领袖要解决的难题。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国最贫困的北部城镇米杜士堡被揭秘密实行疑似种族隔离政策,将申请庇护的难民安置在有红色大门的住所。
红色大门令难民易于识别,疑促成多宗针对难民的袭击及骚扰事件。有当地前任国会议员谴责这种做法,将之类比为纳粹德国强制犹太人戴上黄星襟章以资识别的行为。
这些安置难民的住所为一名英国商人蒙奇(Stuart Monk)的物业,他收取政府每年数百万镑的资助,负责为申请庇护者提供栖身之所,当中不少人是为了逃离战火,从叙利亚远道而来。
有申请庇护者指这些有红色门的住所会很容易成为种族主义者的目标,有些人的大门被抹上狗只排泄物,有些人的窗户遭掷鸡蛋掷石头,有女难民被流氓以歧视言论谩骂而吓得瑟缩屋内。
蒙奇旗下发展商Jomast及英国保安公司G4S负责承包这些住所,他们上周坚称“绝无这种政策”,并指这些住所当中少于20%是用于安置庇护申请者。然而《泰晤士报》调查发现,在米杜士堡168间Jomast提供的住所,有155间是髹上红漆,有记者访问66名“红色大门”的住客,发现有62人都是庇护申请者。
德国集中难民于荒废建筑 忧成贫民区
将难民集中安置某地往往不是好事。在德国,部份申请庇护者的居住情况亦令人忧虑。去年首11个月,德国接收42.5万个申请庇护的个案,营帐村落遍布全国,军营、旅舍、已荒废的机场都用作庇护居所。
面对数目众多的难民,德国政府其中一个处理方法,就是将他们送去前东德遗留下来的建筑,如德国东部马德堡(Magdeburg)的新奥尔文施泰特区(Neu Olvenstedt)。当地官员一直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冷战时代兴建的前朝遗物,现在德国政府将难民送往这些凋零的建筑,一方面可安置数目众多的难民,另一方面可活化这些荒废建筑,似乎一举两得。
然而,新奥尔文施泰特区及其他位于德国东部的大型住宅区都有极右翼暴力的历史,令人忧虑将太多脆弱外来群体送往这些地方会产生问题。当地在二十年前曾有一波新纳粹主义的运动,令居民闻风丧胆,不敢在晚间去街。当地的新纳粹浪潮近年似有被遏之势,但并未完全消失。有数据显示在2015年德国,特别是在东部,袭击寻求庇护者的案件急增。有专家警告,假若这太多新来者入住边缘的住宅区,这些地方可能会变成贫民区,产生孤立与经济萧条问题。
“这些大型住宅区倾向发展成民族贫民区。”研究寻求庇护者住屋问题的莱比锡大学经济学者西蒙斯(Harald Simons)说。他认为,若太多外来者集中在某单一地方生活,他们将更难融入社会。失业、学业成绩差、依赖国家支援都是潜在结果。相反,他建议政府应将外来者分散于全国大小城市,送他们到一些有工作机会的地方。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