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不是散货场 草地上辩论高科技阅读 跳出香港感受书展意义
香港书展只剩下最后两日,不少市民都趁周末带同子女前往。大包小包、人头涌涌,不少港人都会叹“去书展犹如去年宵”。排着队入场,带着一叠考试天书、练习、清货减价书,甚至少女写真出来,亦是香港书展常见的风景。近年有批评书展变质,有说沦为散货场,有说被“o靓模”攻占,有说难以推广阅读气氛。到底除了劳碌挤逼买平书外,书展还有什么模式?
历史悠久——法兰克福书展举行日期:十月
法兰克福书展有500年历史,是现今最大规模的书展之一。十五世纪,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于欧洲发明活字印刷后,出版业开始兴盛,数年后德国亦举办了第一个书展,即法兰克福书展,让书商交流、展示技术。
零售价卖书 寻找初版诗集
书展每年吸引逾25万人次参加,参展商有逾7300个,来自100多个国家。这书展是业内人士商谈并寻找商业机会之地,出版商、编辑、图书馆管理员、电影及游戏制作人等众首一堂,倾谈出版权。公众亦可在周末入场,然而书展规定书商只能以零售价出售书本,不会减价促销。但公众可在书展中找到最新出版的书籍,或独立诗人的第一版著作,爱书人亦不会空手而回。书展亦设有导览服务,有专人带领的主题式导赏团,如电子阅读、儿童书籍、食谱等,或可以手机程式,自行游览想去的区域。
唇枪舌剑论世界大事——爱丁堡国际书展举行日期:八月今年主题:多个主题,包括移民、权力转移、中东的未来等
活动多多 老少咸宜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享受阅读、分享感受,对“文青”及爱书人而言必是乐事。爱丁堡国际书展是全球最大型的书展之一,在爱丁堡中心的世遗地区新城(New Town)的夏洛特广场举办,在草地上建起一个个白色帐篷及白色小伞,举办逾700场活动,去年就有800个分别来自55国的作家参与,让参加者犹如“瞬间看地球”。
爱丁堡书展最大的特色是辩论环节,书展会请来世界各地的作家与读者聚首一堂,辩论世界正面对的重要议题。今年的议题就有苏格兰的政治系统、英国医疗保障、欧洲面临的危机等。书展老少咸宜,没有忘掉一众小读者,适合的活动种类繁多,除了签书会外,更有小组讨论,每天更有免费讲故事会及手工活动,甚受公众及学校欢迎。
走在科技前线——莱比锡书展举行日期:三月今年主题:廿一世纪欧洲
莱比锡书展自1632年至1945年都是德国最大的书展,去年一连四日举办共1800场活动。莱比锡书展乐于引入新科技,它是首个引入“有声书”参展的书展,亦在今年亦加入与出版、传媒及教育科技有关的初创公司参展及举办讲座,更让公众投票选出最欣赏的公司。
尝亲手钉装 扮电台小记者
一家大小更可选择周日来到书展,可享受丰富早餐之余,12岁以下的小童更可携同最爱的书本,免费入场。儿童展览区可让参加者尝试亲手印刷及钉装一本书,亦可边在场区中游走,边尝试成为电台记者的滋味。除此之外,为推广阅读风气,书展更举办400场活动,走入学校、幼稚园、青年及家庭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及运动场等。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