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从波斯湾诡谲气氛 重看因《伊朗核协议》而起的争拗

撰文: 张子杰 麦晓彤
出版:更新:

四艘运油船周日(12日)在阿联酋对距离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百多公里处遇袭、船身被炸出大洞。由于伊朗位处该海域的另一方,因此美国怀疑事件与德黑兰政府有关。不过伊朗随即与事件划清界线,并要求阿联酋作详细调查以证清白。
为甚么这宗袭击事件令美国即时认为伊朗“相当有嫌疑”?美国5月初派遣舰队以及近日考虑调派12万兵力到中东,是否因为华府早已“嗅出”伊朗可能生事?这可以由华府在2018年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说起。

▼想看美军在中东的部署,请即点击片段▼

华府:核协议完全没用

伊朗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2015年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及德国签订有关协议,协议目的是限制伊朗核发展计划。该协议维持了大约三年,就被2017年入主白宫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大肆批评,他更于2018年5月8日宣布计划正式退出核协议。

特朗普指核协议无助制止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因此对美国没有好处,并随即向伊朗恢复制裁。有份签约的英、法、德则致力挽救协议,伊朗亦表明愿意继续遵守协议,同时争取时间谈判。不过德黑兰方面对该三国本身没有太大信任,因此要求对方的具体保证,同时保留退出核协议的可能。而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Ali Khamenei)之后亦指不要太依赖欧洲国家的支持,假如它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应该放弃。

美国以打击伊朗石油阻止收入来源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打击当地石油业,务求阻止对方由买卖石油所得用于核计划上。华府要求各国在2018年11月初前停止进口伊朗石油,而德黑兰的“死对头”沙特阿拉伯则计划趁机扩大石油产量,希望抢走伊朗的生意。对于美国的封杀令,伊朗扬言采取宁为玉碎策略,以封锁进出波斯湾的要道霍尔木兹海峡,阻止其他国家把石油运出波斯湾。

在各国极力劝阻的情况下,特朗普最终也一意孤行,在2018年5月8日宣布正式退出伊朗核协议。(视觉中国)

话不投机 波斯湾变成“军力展示场”

面对华府的制裁,虽然双方曾经放消息指愿意会面,但最终都没有成事,特朗普和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更互相警告对方勿轻举妄动,伊朗于8月举行大规模军演展示实力,并公开首款国产战机示威。

到了11月5日,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受影响的包括金融、航空等业务,当然亦少不了石油禁令,但日、韩、意大利、中国及台湾等8个国家或地区可获豁免,不过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认为此举已经大幅减少伊朗在国际间的活动,他亦同时希望可以继续与伊朗谈判,伊朗外长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亦有同样意见,可惜都没有成事。值得留意的是,华府和以色列多次批评伊朗违反核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曾两度发表报告,确认伊朗仍遵守有关协议。

美伊之间因核协议所引发的“火药味”一直没有减退,美军在2018年12月底派出斯坦尼斯号(USS John C Stennis)航空母舰战斗群驶入波斯湾示威,特朗普更于2019年2月决定保留伊拉克的美军基地,作为监视伊朗之用。德黑兰则计划在大西洋部署军舰作为反制措施,又展示新型地对地导弹展示实力。

除了以军力作为示威手段外,特朗普在4月初将伊朗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IRGC)列为外国恐怖组织,是美国首次正式把外国国家的军队,列为恐怖组织。不过伊朗亦还以颜色,将华府列为“恐怖主义政府”,并宣布将美军中央司令部及相关军事力量列为恐怖组织。

早在2007年,美国财政部就指伊朗革命卫队的精锐部队圣城军(Quds Force)是恐怖主义的支持者,称其为伊朗“执行支持恐怖主义和叛乱组织政策的主要力量”。图为2019年1月以色列军方对伊朗圣城军位于叙利亚的设施发动空袭。(视觉中国)

打不完的拳赛?

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至今刚超过一年,两国的纠纷就像擂台上较量的拳手一样,大家互相挥拳,但都无法“KO”对方。伊朗更决定以停止遵守协议部分条款作为“1周年纪念贺礼”,不过美国结束对部分国家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或令伊朗经济雪上加霜。因此伊朗再次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威胁手段,而美国则在中东部署林肯号(USS Abraham Lincoln)航空母舰战斗群和爱国者导弹回应。

分析认为,美伊双方无意爆发军事冲突,因此只靠互相威吓作为强迫对方重回谈判桌手段,但伊朗会否像朝鲜一样与华府举行破天荒会谈,还需取决于美伊两国领袖的取态。

美国制裁伊朗:伊朗首都德黑兰(Tehran)5月10日有游行集会,图为示威者高呼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口号。(美联社)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