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北极冰层面积史上最小 史上最热六月 连续14月破纪录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踏入酷暑,香港天气炎热,过去的六月已令人热得难受。随着全球暖化愈来愈严重,今年六月全球亦录得史上最高温,已是连续14个月气温破纪录。

全球暖化已对环境造成不少祸害,令冰层减少,危害极地生物的存亡。(Getty Images)
炎热天气愈来愈频密。7月13日,黎巴嫩一群男孩在热天嬉水降温。(Getty Images)

根据美国太空总署及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数据指出,今年六月比起二十世纪平均温度高出摄氏0.9度。再对上一次最热六月已是1880年,比第三位2015年高出0.02°C。

厄尔尼诺减弱 全球暖化影响明显

自去年四月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一连多月气温创新高。然而美国太空总署的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现时厄尔尼诺现象已逐渐减退,因此全球暖化的影响则更加明显:“自十月起,当厄尔尼诺现象令太平洋热带地区冬天升温,然而其实潜在趋势才导致这些破纪录数字产生。”

全球暖化令旱灾更常见。7月14日印度一名牧羊人在干涸的河床上赶羊。(资料图片/Getty Images)

北极冰层每日少47000公里

全球暖化已对环境造成不少祸害,除了天气酷热外,气温上升亦加速北极冰层溶化,六月中至今,冰层以每日约47000公里的速度减少,比过往速度快70%,令北极冰层面积比2010年六月纪录少26万平方公里,属有纪录来最少。过去30年间,北极消失的冰层面积已近乎两个得州。冰层减少,令海面暴露于阳光之下,较容易吸收太阳热力,令全球暖化恶化。

极端天气近年常见,全球暖化是元凶之一。7月20日,一辆三轮车在北京水浸街头驶过,如水中行舟。(Getty Images)

水旱灾常见 再热两度波斯湾不宜居

极端天气亦愈来愈常见。据苏黎世大气和气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费希尔(Erich Fischer)指出,“千日一遇”的炎热天气发生风险已上升5倍,如气温再上升1.5°C,风险会再增一倍。水灾、旱灾亦更为频繁。早前有研究亦指,如气温再上升2°C,亚洲西南面、包括波斯湾及也门,将变得不再宜居。

粮食产量亦会受威胁,热带农业国际中心的研究员坎贝尔(Bruce Campbell)表示,全球气温再升半度,非洲粟米产量将会减半。

▲美国太空总署短片讲述六月气温创新高,片中可见北极冰层大幅减少。

 01百科:巴黎气候峰会与1.5°C目标

去年十二月,196国于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协议,将力求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并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01百科:什么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东部表面海水异常温暖,继而影响世界各地的大气环流及全球多个地区的气候。厄尔尼诺多出现于冬天圣诞节前后,因而亦被称为圣婴现象,每隔数年发生,多持续约18个月。海水温度与气温变化紧密相关,亦会影响气压分布,继而影响雨量,厄尔尼诺令东太平洋雨量增加,而东南亚地区则变得异常干旱,雨季延迟。

(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史上最热四月 迫近巴黎协议1.5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