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免费午餐” 英作家忍够无酬讲座 杯葛牛津文学节
书展或文学节大家可能也曾参加,听作家说故事,谈理念。不过,如果作家滔滔分享,最后却收不到分文,你又觉得可以接受吗?英国一群作家觉得受够了,站出来杯葛将在4月举行的牛津文学节(Oxford Literary Festival)。
打响第一炮的是作家普曼(Philip Pullman)。这位享誉文坛、奇幻小说《黑暗元素》的作者,任牛津文学节赞助人逾10年,因不满文学节要作家无偿出席讲座,上星期毅然请辞。普曼说已多次向主办单位指出问题,但对方就是不情愿给予嘉宾作家报酬。普曼指出文学节愿意向厨子、清洁工、印刷、广告等付费,但就是要作家无酬工作,安排很不公道。
它期望作家无偿工作,做法可恶。情况一直如是,我已忍够。
51名作家随后发出联署公开信,呼吁作家和出版社杯葛这类文学节。
没有我们,就没有文学节,但文学节中却唯独我们无酬。写作既是志业也是专业,我们是时候挺起胸膛,站稳立场,说“不”。
车马费代酬劳 “那顿午餐会很丰富”
传媒人科恩(Nick Cohen)也说,今届牛津文学节也曾找他出席讲座,但对方说只得车马费和免费午餐,还说“那顿午餐会很丰富”,不过他还是拒绝了邀请。也许主办单位认为讲座能提高作家人气,已经是一种报酬。不过普曼反驳说,大作家不用讲座给他名气,小作家出席活动更是要贴钱。
如此不公道,为什么还有作家应邀呢?科恩大叹写作之路很难走。他说,写一部书已经要花尽心思,找得出版社合作更非容易,好些稿其实完成后永没机会面世。到出版了,又难有回响,唯一在网站亚马逊上存在一个新页面。难得有活动让他们与读者交流,谈谈自己的心血,实在求之不得。
牛津文学节周二回应杯葛风波,表示理解文学界的感受,会在4月文学节结束后与各界检讨做法。不过,主办单位同时表示,没有政府资助下,他们每卖一张票券要蚀8英镑,唯靠各界赞助来营运,2014年赤字已达18000英镑,如果要一改政策给予作家报酬,年赤字会达75000英镑,届时就不会邀请部分作家,令文学节不够多元化。
“公道/多元”不能共存? 非也!
公道与多元,真的不能兼得吗?其实不然,公道的待遇反而更能促进文化多元。根据作家组织ALCS去年统计,英国全职作家平均年收入只得11000英镑,绝非好景。科恩指出背后一个更重要问题,在于笔耕难以糊口,会令草根阶层却步,不能投身文化艺术界,文化更会趋向单元。英国作家协会(Society of Authors)行政总监所罗门(Nicola Solomon)就呼吁出版社除了畅销作家,也应该勇于与不太知名的作家合作。
至于书展、文学节等,现时英国每年文学节超过350个,有人认为部分不够资金的就应该停办,留下爱丁堡文学节那些能给作家报酬的好了。不过值得留意的是,正如《卫报》编辑阿米斯特德(Claire Armitstead)所提出,有些文学节的存在是为了支持地区书店,或是作为一种社区活动,应用市场逻辑到文化活动上时要小心,不能只向钱看。
其实作家无偿工作不只是英国现象,香港亦如是。例如去年书展部分出版社主办的讲座,就没有给予嘉宾作家任何报酬,引起学者周保松和文化人张铁志讨论。
(The Spectator/卫报)